桃源篇

小年尝读桃源记,忽覩良工施绘事。 岩迳初欣缭绕通,溪风转觉芬芳异。 一路鲜云杂彩霞,渔舟远远逐桃花。 渐入空蒙迷岛道,宁知掩映有人家。 庞眉秀骨争迎客,凿井耕田人世隔。 不知汉代有衣冠,犹说秦家变阡陌。 石髓云英甘且香,仙翁留饭出青囊。 相逢自是松乔侣,良会应殊刘阮郎。 内子闲吟倚瑶瑟,玩此沈沈销永日。 忽闻丽曲金玉声,便使老夫思阁笔。

译文:

小时候我曾读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忽然间看到技艺高超的画师把文中的情景画了出来。 刚开始看到画中那山间小径,心中欣然,它弯弯曲曲地连通着各处,溪边吹来的风让人更觉芬芳异样。 一路上,鲜艳的云朵夹杂着五彩的云霞,捕鱼的小船远远地追逐着飘落的桃花。 渐渐地进入到迷茫缥缈的境界,迷失了去往小岛的道路,哪里知道在那隐隐约约的地方竟有人家。 只见那些眉毛花白、容貌清奇的老人争着出来迎接客人,他们凿井耕田,与外面的尘世完全隔绝。 他们根本不知道汉代时流行什么样的衣冠服饰,还在谈论着秦朝时土地制度的变革。 石髓和云英又甜又香,仙翁从青色的袋子里拿出食物留客人吃饭。 在这里相逢的自然都是像赤松子、王子乔那样的仙人伴侣,这样美好的聚会应该和刘晨、阮肇在天台山遇仙的经历不同。 我的妻子悠闲地靠在瑶瑟旁吟诗,欣赏着这幅画,就这样静静地消磨着漫长的时光。 忽然听到美妙的乐曲如金玉之声般传来,这让我这个老头子都觉得自己还是搁笔不要写了。
关于作者
唐代权德舆

权德舆,唐代文学家。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德宗时,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迁起居舍人、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宪宗时,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徙刑部尚书,复以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卒谥文,后人称为权文公。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