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代 韩愈 岣嵝山 岣嵝山 4 次阅读 纠错 唐代 • 韩愈 岣嵝山尖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模奇。 科斗拳身薤倒披,鸾飘凤泊拏虎螭。 事严迹秘鬼莫窥,道人独上偶见之。 我来咨嗟涕涟洏,千搜万索何处有,森森绿树猿猱悲。 译文: 在那岣嵝山的山尖之上,矗立着传说中大禹留下的石碑。碑上的文字呈青色,而碑石则是赤色,整个碑的形状和上面文字的模样都十分奇特。 碑上的文字就像是科斗蜷缩着身子,又好似薤草倒着披散开来,笔画的走势如同鸾鸟在空中飘忽、凤凰在风中漂泊,还仿佛猛虎与蛟龙在相互搏斗。 这件事严肃庄重,碑的踪迹又十分隐秘,就连鬼怪都难以窥探到其中的奥秘。有一位道士独自登上山巅,偶然间见到了这石碑。 如今我来到这里,满心感慨,不禁涕泪横流。我千般搜寻、万般查找,这神禹碑究竟在哪里呢?只看到周围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树,还有猿猴发出悲哀的叫声。 标签: 唐诗 关于作者 唐代 •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纳兰青云 ×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