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啄行

剥剥啄啄,有客至门。 我不出应,客去而嗔。 从者语我,子胡为然。 我不厌客,困于语言。 欲不出纳,以堙其源。 空堂幽幽,有秸有莞。 门以两板,丛书于间。 窅窅深堑,其墉甚完。 彼宁可隳,此不可干。 从者语我,嗟子诚难。 子虽云尔,其口益蕃。 我为子谋,有万其全。 凡今之人,急名与官。 子不引去,与为波澜。 虽不开口,虽不开关。 变化咀嚼,有鬼有神。 今去不勇,其如后艰。 我谢再拜,汝无复云。 往追不及,来不有年。

译文:

“剥剥啄啄”,传来一阵敲门声,原来是有客人到了门口。 我没有出去应答,客人离开了,心里满是生气。 随从对我说:“您为什么要这样呢?” 我并非厌烦客人,只是被那些交谈弄得疲惫不堪。 我想不再与客人往来,以此来阻断这种麻烦的源头。 空荡荡的堂屋十分幽静,里面有稻草和蒲席。 门只用两块木板做成,中间堆满了书籍。 这屋子就像深深的壕沟一样幽深,围墙也很完整。 外面客人的打扰或许可以打破,但我内心这方宁静之地不可侵犯。 随从又对我说:“唉,您真是太难相处啦。” “您虽然这么说不想见客,可别人谈论您的话却越来越多。” “我来为您出个主意,这办法万分周全。” “如今的人,都急切地追逐名声和官位。” “您若不主动引退,就会被卷入这世俗的波澜。” “即使您不开口,即使您不打开门。” “但别人还是会对您的事情说长道短,像有鬼神在作祟一样。” “现在不勇敢地离开,以后的日子会更加艰难。” 我向随从拜了两拜,说道:“你别再说了。” 过去的时光已追不回来,未来的日子也不知还有多少年。
关于作者
唐代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