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陆畅归江南

举举江南子,名以能诗闻。 一来取高第,官佐东宫军。 迎妇丞相府,夸映秀士群。 鸾鸣桂树间,观者何缤纷。 人事喜颠倒,旦夕异所云。 萧萧青云干,遂逐荆棘焚。 岁晚鸿雁过,乡思见新文。 践此秦关雪,家彼吴洲云。 悲啼上车女,骨肉不可分。 感慨都门别,丈夫酒方醺。 我实门下士,力薄蚋与蚊。 受恩不即报,永负湘中坟。

译文:

这位举止洒脱的江南青年,凭借擅长作诗而声名远扬。 他一来京城参加科举便高中,之后在东宫军任职。 还到丞相府迎娶了新娘,在众多才俊中光彩夺目。 就像鸾鸟在桂树间欢鸣,围观的人热闹非凡。 可人事总是变幻无常,早晚之间说法就完全不同了。 原本如高耸入云的树干般优秀的他,竟像和荆棘一起被焚烧。 年末时鸿雁飞过,从他新写的文章中能看出浓浓的思乡之情。 他踏着这秦关的积雪,而家乡远在那吴洲的云雾之中。 上车时女子悲啼不已,因为和亲人难以割舍分离。 在京城的城门外分别令人感慨万千,大丈夫也在酒意中神情怅惘。 我其实是他门下的学生,力量微薄如蚋和蚊一般。 受了他的恩情却不能立刻报答,我将永远愧对湘中的那座坟茔。
关于作者
唐代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