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元和庚寅斗插子,月十四日三更中。 森森万木夜僵立,寒气屃奰顽无风。 月形如白盘,完完上天东。 忽然有物来噉之,不知是何虫。 如何至神物,遭此狼狈凶。 星如撒沙出,攒集争强雄。 油灯不照席,是夕吐燄如长虹。 玉川子,涕泗下,中庭独行。 念此日月者,为天之眼睛。 此犹不自保,吾道何由行。 尝闻古老言,疑是虾蟆精。 径圆千里纳女腹,何处养女百丑形。 杷沙脚手钝,谁使女解缘青冥。 黄帝有四目,帝舜重其明。 今天祗两目,何故许食使偏盲。 尧呼大水浸十日,不惜万国赤子鱼头生。 女于此时若食日,虽食八九无嚵名。 赤龙黑鸟烧口热,翎鬣倒侧相搪撑。 婪酣大肚遭一饱,饥肠彻死无由鸣。 后时食月罪当死,天罗磕帀何处逃汝刑。 玉川子立于庭而言曰,地行贱臣仝。 再拜敢告上天公,臣有一寸刃。 可刳凶蟆肠,无梯可上天。 天阶无由有臣踪,寄牋东南风。 天门西北祈风通,丁宁附耳莫漏泄。 薄命正值飞廉慵,东方青色龙。 牙角何呀呀,从官百余座。 嚼啜烦官家,月蚀汝不知。 安用为龙窟天河,赤鸟司南方。 尾秃翅觰沙,月蚀于汝头。 汝口开呀呀,虾蟆掠汝两吻过。 忍学省事不以汝觜啄虾蟆,於菟蹲于西。 旗旄卫毵㲚,既从白帝祠。 又食于蜡礼有加,忍令月被恶物食。 枉于汝口插齿牙,乌龟怯奸。 怕寒缩颈,以壳自遮。 终令夸蛾抉汝出,卜师烧锥钻灼满板如星罗。 此外内外官,琐细不足科。 臣请悉埽除,慎勿许语令啾哗。 幷光全耀归我月,盲眼镜净无纤瑕。 弊蛙拘送主府官,帝箸下腹尝其皤。 依前使兔操杵臼,玉阶桂树闲婆娑。 姮娥还宫室,太阳有室家。 天虽高,耳属地。 感臣赤心,使臣知意。 虽无明言,潜喻厥旨。 有气有形,皆吾赤子。 虽忿大伤,忍杀孩穉。 还汝月明,安行于次。 尽释众罪,以蛙磔死。

译文:

元和五年(庚寅年),斗宿星指向子位,在正月十四的三更时分。 夜里,千万棵树木阴森森地像僵立的巨人,寒气浓重,天气异常,连一丝风都没有。 月亮像洁白的圆盘,完整地升上了东方的天空。 忽然有个东西来吞食月亮,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虫。 月亮是如此神圣的天体,怎么会遭遇这样狼狈凶险的事呢。 星星像撒出的沙子般冒了出来,纷纷聚集在一起,仿佛在争强斗胜。 油灯的光连席子都照不亮,可这天晚上却吐出像长虹一样的火焰。 玉川子(卢仝)涕泪直流,在庭院中独自徘徊。 他想着这太阳和月亮,就像是上天的眼睛。 它们自己都不能保全,我的理想又怎么能实现呢。 曾经听老人们说,怀疑是虾蟆精在作怪。 这虾蟆能把直径千里的月亮吞进肚子里,它那丑陋的样子真不知道是在哪里养成的。 它的手脚笨拙得像在扒沙,是谁让它能够在高空中爬行呢。 黄帝长着四只眼睛,帝舜的眼睛也是重瞳,格外明亮。 如今上天只有两只眼睛,为什么要允许那虾蟆去吃,让它变得残缺不全呢。 尧帝曾呼唤大水淹没大地十天,也不怜惜天下百姓像鱼头一样在洪水中挣扎。 虾蟆在那个时候要是吃太阳,就算吃了八九个也没人会指责它贪吃。 太阳像赤龙,月亮像黑鸟,被虾蟆咬得嘴巴发烫,羽毛和鬃毛都倒竖起来,相互碰撞支撑。 虾蟆贪婪地大吃一顿,肚子饱了,可它那饥饿的肠子到死也没机会再叫了。 它后来吞食月亮,罪该处死,天网恢恢,它又能逃到哪里去受刑呢。 玉川子站在庭院中说道:我这个在地上行走的卑贱臣子卢仝, 恭敬地向天上的神灵拜了又拜,大胆地向上天申诉。我有一把一寸长的利刃, 可以剖开那凶恶虾蟆的肠子,可没有梯子能上天。 我没办法登上天阶,只能把书信交给东南风。 我在天门西北祈求风能够通畅,再三叮嘱它不要泄露我的话。 只可惜我命运不好,正好碰上风神偷懒。东方的青龙, 它的牙角呀呀作响,还有一百多个随从。 它们吃喝的事情还要麻烦天帝。月亮被蚀你却不知道, 你身为掌管天河的龙,又有什么用呢。南方由赤鸟掌管, 它尾巴秃秃的,翅膀破破烂烂。月亮在你头上被蚀, 你却张着大嘴呀呀叫,虾蟆从你嘴边掠过去。 你却学那些省事的,不用嘴去啄虾蟆。西方蹲着老虎, 周围旗帜飘飘,侍卫众多。它既跟着白帝受祭祀, 在年终蜡祭时也享受优厚的待遇。你怎么能忍心看着月亮被恶物吞食, 让你嘴里的牙齿白白长着。乌龟胆小又奸诈, 怕冷就缩着脖子,用壳把自己遮住。 最终会让大力神把你揪出来,占卜的人用锥子在木板上钻得像星星一样密密麻麻。 除此之外,天上的内外官员,那些琐碎的就不值得一一指责了。 我请求把这些都清除干净,千万不要让它们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让月亮重新恢复完整明亮,像明亮的镜子一样没有一丝瑕疵。 把那可恶的虾蟆抓起来送到主管的官府,让天帝用筷子夹着它那肥大的肚子尝尝。 依旧让玉兔在月宫里捣药,让它在玉阶和桂树间悠闲地活动。 嫦娥回到她的宫室,太阳也有自己的归宿。 上天虽然高远,但它的耳朵是连着大地的。 希望能感受到我的赤诚之心,让我知道上天的心意。 就算没有明确的话语,也能暗暗明白其中的旨意。 世间有气有形的万物,都是上天的子民。 虽然对虾蟆的恶行很愤怒,但上天还是不忍心杀害这幼稚的东西。 让月亮恢复光明,安稳地运行在它的轨道上。 赦免所有其他的罪过,只把虾蟆处死。
关于作者
唐代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