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女

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庭。 广张罪福资诱胁,听众狎恰排浮萍。 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 华山女儿家奉道,欲驱异教归僊灵。 洗粧拭面著冠帔,白咽红颊长眉青。 遂来升座演真诀,观门不许人开扃。 不知谁人暗相报,訇然振动如雷霆。 扫除众寺人迹绝,骅骝塞路连椔𫐌。 观中人满坐观外,后至无地无由听。 抽簪脱钏解环佩,堆金叠玉光青荧。 天门贵人传诏召,六宫愿识师颜形。 玉皇颔首许归去,乘龙驾鹤去青冥。 豪家少年岂知道,来遶百帀脚不停。 云牕雾阁事恍惚,重重翠幕深金屏。 僊梯难攀俗缘重,浪凭青鸟通丁宁。

译文:

在长安的大街小巷里,僧人们都在宣讲佛经,撞钟敲锣的声音在寺庙里喧闹不已。他们大肆宣扬所谓的罪孽与福报,以此来引诱和威胁民众,听众密密麻麻地聚集在一起,就像漂浮在水面上的浮萍一样。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身着黄衣的道士们也在讲经说法,可座下的听众却寥寥无几,就像夜空中稀疏的星星。 华山有个女子,她的家庭信奉道教。她想要驱逐异教,让人们都回归到道教的仙灵世界。于是,她精心梳洗打扮,擦拭干净面庞,穿上道袍,戴上冠帔。她白皙的脖颈,红润的脸颊,修长的眉毛泛着青黛之色。 接着,她来到道观的讲台上,开始宣讲道教的真诀。道观的门紧紧关闭,不许旁人随意打开。不知道是谁暗中传了消息,一时间,人群如雷霆般轰动起来。 其他寺庙里的人都被吸引过来,人都走光了,道路上满是骏马和华丽的车辆。道观里坐满了人,连外面也站满了,后来的人根本找不到地方,也没办法听到讲解。 听众们纷纷摘下头上的簪子、手腕上的钏环、身上的玉佩等首饰,捐献出来,堆成了小山,金银玉器闪耀着青荧的光芒。 皇宫里的贵人传达皇帝的诏令,宣她进宫,六宫的妃嫔们都想见见这位女道士的模样。就好像得到了玉皇大帝的点头许可,她如同乘龙驾鹤一般,飞向了青冥的天空。 那些豪门子弟哪里懂得什么道教教义,他们在道观周围转了一圈又一圈,脚步停不下来。在云雾缭绕的楼阁中,一切都显得那么恍惚迷离,重重翠幕之后是金色的屏风。想要登上通往仙境的天梯实在太难了,他们尘缘太重,只能徒劳地凭借着青鸟传递自己的心意。
关于作者
唐代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