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鼾睡

澹师昼睡时,声气一何猥。 顽飙吹肥脂,坑谷相嵬磊。 雄哮乍咽绝,每发壮益倍。 有如阿鼻尸,长唤忍众罪。 马牛惊不食,百鬼聚相待。 木枕十字裂,镜面生痱癗。 铁佛闻皱眉,石人战摇腿。 孰云天地仁,吾欲责真宰。 幽寻虱搜耳,猛作涛翻海。 太阳不忍明,飞御皆惰怠。 乍如彭与黥,呼冤受葅醢。 又如圈中虎,号疮兼吼馁。 虽令伶伦吹,苦韵难可改。 虽令巫咸招,魂爽难复在。 何山有灵药,疗此愿与采。

译文:

澹师白天睡觉时,那鼾声和喘气声是多么粗野难听啊。 他的鼾声就像强劲的狂风刮过肥胖的身躯,发出的声音如同坑谷间起伏的山峦,高低错落、声势浩大。那雄浑的吼声时而突然中断,可每次再发出时,声音就越发洪亮。 这鼾声就好似阿鼻地狱里受罚的罪人的叫声,他们长久地呼喊着,忍受着各种罪孽的折磨。这声音把马和牛都惊吓得不敢进食,各路鬼怪都聚集过来等着看热闹。 鼾声太剧烈,就连木枕都被震得裂成了十字,镜子的表面也仿佛因为震动生出了类似痱子一样的裂纹。铁铸的佛像听了都不禁皱起了眉头,石头雕刻的人像也吓得双腿颤抖。 谁说天地是仁慈的呢,我真想质问那主宰万物的神灵。这鼾声轻的时候,像虱子在耳朵里蠕动那样细微难寻;重的时候,就像大海掀起了波涛,汹涌澎湃。 太阳似乎都不忍心再照耀这一切,就连为太阳驾车的神都变得懈怠起来。这鼾声有时就像彭越和黥布在呼喊冤屈,忍受着被剁成肉酱的酷刑;有时又像被困在圈中的老虎,一边吼叫着身上的伤痛,一边因为饥饿而咆哮。 即使让伶伦那样的乐师来吹奏乐器,也难以改变这鼾声的难听;即使让巫咸那样的巫师来招魂,这鼾声中透出的“魂灵”也难以恢复正常。 不知道哪座山上有神奇的灵药,我愿意去把它采来,治好澹师打鼾的毛病。
关于作者
唐代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