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太守行

闻有白太守,抛官归旧谿。 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太守驻行舟,阊门草萋萋。 挥袂谢啼者,依然两眉低。 朱户非不崇,我心如重狴。 华池非不清,意在寥廓栖。 夸者窃所怪,贤者默思齐。 我为太守行,题在隐起珪。

译文:

听闻有一位白太守,也就是白居易,他毅然辞去官职回归故乡的溪水畔。 苏州城中十万户百姓,都像失去依靠的婴儿般啼哭不止。 太守停下出行的船只,阊门之外野草长得十分茂盛。 他挥动衣袖向啼哭送行的百姓告别,依旧是双眉微蹙,似有不舍。 那朱红色大门的富贵人家宅院并非不高大显赫,可在太守心中却如同重重的牢狱。 华丽的池沼并非不清澈,可太守的心意却向往着广阔的天地去栖息。 那些喜欢炫耀追求名利的人对太守的行为感到奇怪,而贤能的人则默默思考着要向太守看齐。 我为太守的这一事迹写下这首诗,把它题在那隐起花纹的玉珪之上。
关于作者
唐代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