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十咏 云英潭

芳幄覆云屏,石奁开碧镜。 支流日飞洒,深处自疑莹。 潜去不见迹,清音常满听。 有时病朝酲,来此心神醒。

译文:

在那云英潭边,芬芳的草木就像是华丽的帐幕,环绕着如屏风般的云雾。潭水清澈,那潭就如同石制的妆奁,而潭水则像是从这妆奁中打开的一面碧绿的镜子。 潭水的支流如飞花溅玉般不停地飞洒而下,在潭水幽深之处,似乎有着晶莹的光芒闪烁,让人不禁心生疑惑。 水流悄悄地流淌而去,看不到它流动的痕迹,但是那清脆悦耳的流水声却常常在耳边回荡。 有时候,我被清晨的宿醉折磨得难受,来到这云英潭边,顿时感觉心神都清醒了许多。
关于作者
唐代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