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步扬子游南塘望沙尾

淮海多夏雨,晓来天始晴。 萧条长风至,千里孤云生。 卑湿久喧浊,搴开偶虚清。 客游广陵郡,晚出临江城。 郊外绿杨阴,江中沙屿明。 归帆翳尽日,去櫂闻遗声。 乡国殊渺漫,羁心目悬旌。 悠然京华意,怅望怀远程。 薄暮大山上,翩翩双鸟征。

译文:

淮河和大海一带夏季常常多雨,今早起来天才刚刚放晴。 萧瑟的大风呼呼地刮来,千里长空上孤零零地涌起一片云彩。 这地方地势低洼潮湿,长久以来又喧闹污浊,我撩起衣襟偶然间感受到了这清新的空气。 我客居在广陵郡,傍晚时分走出临江的城池。 郊外的绿杨投下片片阴凉,江中的沙洲在阳光下清晰可见。 归航的船帆遮蔽了整整一天的视线,远去的船桨还传来隐隐约约的划水声。 故乡是那么的遥远渺茫,我这羁旅之人的心就像高悬着的旗帜一样动荡不安。 我悠然地想起了京城,惆怅地怀念着那遥远的路程。 傍晚时分,在那高高的山上,有一对鸟儿轻快地飞去。
关于作者
唐代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