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浙西李大夫晚下北固山喜径松成阴怅然怀古偶题临江亭幷浙东元相公所和依本韵

一辞温室树,几见武昌柳。 荀谢年何少,韦平望已久。 种松夹石道,纡组临沙阜。 目览帝王州,心存股肱守。 叶动惊彩翰,波澄见頳首。 晋宋齐梁都,千山万江口。 烟散隋宫出,涛来海门吼。 风俗太伯余,衣冠永嘉后。 江长天作限,山固壤无朽。 自古称佳丽,非贤谁奄有。 八元邦族盛,万石门风厚。 天柱揭东溟,文星照北斗。 高亭一骋望,举酒共为寿。 因赋咏怀诗,远寄同心友。 禁中晨夜直,江左东西偶。 将手握兵符,儒腰盘贵绶。 颁条风有自,立事言无苟。 农野闻让耕,军人不使酒。 用材当构厦,知道宁窥牖。 谁谓青云高,鹏飞终背负。

译文:

自从离开宫廷(“温室树”代指宫廷),已经过去好些年,见证了多少岁月变迁。 当年荀氏和谢氏家族的才俊年少成名,而韦氏和平氏家族长久以来都声望极高。 如今在那石头铺就的道路两旁种满了松树,您(李大夫)系着官印丝带,站在沙岗之上。 眼睛看到这曾是帝王建都之地,心中却始终牢记着作为国家重臣的职责。 树叶微动,惊飞了美丽的鸟儿;水波澄清,能看见红色的鱼首。 这里是晋、宋、齐、梁等朝代的都城所在,处在千山万水的交汇口。 烟雾消散后,隋朝的宫殿显现出来;江涛涌来,在海门处发出怒吼。 这里留存着太伯遗留下来的风俗,而士大夫阶层则是永嘉之乱后南迁而来。 长江漫长,以天为界限;山峦稳固,土地不朽。 自古以来这里就被称作美丽富饶之地,若不是贤能之人,谁能拥有这片土地呢? 您家族如同八元(传说中高辛氏的八个才子)般昌盛,家风像万石君(西汉石奋及其四子皆官至二千石,号为万石君)那样淳厚。 您像天柱山矗立在东海之滨,文才如同文星照亮北斗。 在这高高的亭子上极目远望,大家举杯共同祝寿。 于是我写下这咏怀之诗,寄给志同道合的朋友。 您曾在宫廷中日夜当值,如今又在江左东西任职。 手握兵权,身着尊贵的官服。 您颁布政令有自己的原则,行事说话从不马虎。 在乡村能听到农人互相礼让耕地,军人也不酗酒闹事。 您这样的人才应当用来构建国家的大厦,知晓大道又怎会只局限于小处。 谁说青云高远难以到达,大鹏展翅终究能背负青天翱翔。
关于作者
唐代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