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郡姑苏北归渡杨子津 二

故国荒台在,前临震泽波。 绮罗随世尽,麋鹿古时多。 筑用金锤力,摧因石鼠窠。 昔年雕辇路,唯有采樵歌。

译文:

故乡那荒废的姑苏台依旧矗立着,它的前方正面对着震泽那浩渺的湖水,波涛涌动。 昔日那些身着绮罗华服的人早已随着时光的流转消逝得无影无踪,而在古时这里麋鹿却非常多。 当年建造这姑苏台的时候,动用了巨大的人力,就像用金锤一般的力量精心构筑。可如今它却逐渐衰败毁坏,原因之一竟然是石缝里成了老鼠的巢穴,岁月侵蚀让它破败不堪。 往年那供帝王乘坐雕辇行走的道路,如今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繁华,只飘荡着砍柴人那质朴的歌声。
关于作者
唐代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