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渡望峡中

渡头轻雨洒寒梅,云际溶溶雪水来。 梦渚草长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 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回。 十二碧峰何处所,永安宫外是荒台。

译文:

在松滋渡头,细细的春雨轻轻洒落在凌寒绽放的梅花上。极目望向天边,那云的尽头,缓缓流淌着雪水融化汇聚而成的水流。 云梦泽一带,春草疯长,弥漫开来,让人迷失了对楚地往昔的想象与眺望。夷陵的土地颜色深黑,仿佛还残留着当年秦国焚烧楚地宫殿的灰烬。 巴地的百姓听闻猿猴凄厉的叫声,不禁泪水涟涟,这哭声仿佛和猿声一同落下。蜀地来的行客乘坐的船只,沿着那如鸟道般险峻的水路迂回前行。 传说中的巫山十二座碧绿的山峰如今在哪里呢?在永安宫外,只剩下一座荒废的高台,孤独地立在那里。
关于作者
唐代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