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集贤院即事

金数已三伏,火星正西流。 树含秋露晓,阁倚碧天秋。 灰琯应新律,铜壶添夜筹。 商飙从朔塞,爽气入神州。 蕙草香书殿,槐花点御沟。 山明真色见,水静浊烟收。 早岁忝华省,再来成白头。 幸依群玉府,末路尚瀛洲。

译文:

如今已经到了三伏天,按照五行与季节的对应,这是属金的时节,那明亮的火星正朝着西方缓缓流移。 清晨时分,树上还带着秋天的露水,楼阁在蓝天的映衬下,更显秋意。 那用来测节气的灰琯已经感应到了新的节气变化,计时的铜壶也在夜里增添了筹码,意味着时间又悄然流逝。 秋风从北方的边塞吹过来,那清爽的气息弥漫到了整个神州大地。 蕙草的香气弥漫在藏书的殿阁之中,洁白的槐花飘落,点缀着宫廷的御沟。 山峦在秋光下显得格外明朗,它本来的颜色清晰可见,水面平静,那浑浊的烟雾也都消散了。 早年我有幸在尚书省任职,如今再次来到这里,却已经头发花白。 还好能依托在这像群玉府一样的集贤院,即便到了人生的暮年,仍能身处如同瀛洲般的仙境般的地方。
关于作者
唐代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