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四首 四

昔有平陵男,姓朱名阿游。 直发上冲冠,壮气横三秋。 愿得斩马劒,先断佞臣头。 天子玉槛折,将军丹血流。 捐生不肯拜,视死其若休。 归来教乡里,童蒙远相求。 弟子数百人,散在十二州。 三公不敢吏,五鹿何能酬。 名与日月悬,义与天壤俦。 何必疲执戟,区区在封侯。 伟哉旷达士,知命固不忧。

译文:

从前有个居住在平陵的男子,姓朱名阿游。 他正义之气勃发,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了帽子,豪迈的气概能横贯整个秋天。 他一心希望能得到一把斩马剑,先去砍下那些奸佞臣子的脑袋。 他敢于抗争,让天子殿前的栏杆都被折断,将军也在冲突中流了鲜血。 他不惜舍弃生命,坚决不肯向权贵低头跪拜,把死亡看作如同休息一样平常。 抗争之后他回到家乡教导乡亲,就连那些年幼无知、刚开始求学的孩子都从远方赶来向他求教。 他门下的弟子有好几百人,分散在十二个州郡。 朝廷的三公都不敢以属吏的态度对待他,像五鹿充宗那样的人又怎能让他屈服、酬答他呢。 他的名声如同日月高悬在天空一样响亮,他的道义和天地同寿。 他明白何必像那些在宫廷中拿着兵器站岗的人一样疲惫奔波,只为了那小小的封侯之位。 他真是伟大啊,这样旷达的人士,知晓天命,所以从来不忧愁。
关于作者
唐代卢照邻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