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登龙山

郡庭常窘束,凉野求昭旷。 楚客凛秋时,桓公旧台上。 清明风日好,历落江山望。 极远何萧条,中留坐惆怅。 东弥夏首阔,西拒荆门壮。 夷险虽异时,古今岂殊状。 先贤杳不接,故老犹可访。 投吊伤昔人,挥斤感前匠。 自为本疎散,未始忘幽尚。 际会非有欲,往来是无妄。 为邦复多幸,去国殊迁放。 且泛篱下菊,还聆郢中唱。 灌园亦何为,于陵乃逃相。

译文:

在郡中的官署里,我常常感觉被拘束得难受,于是到这清凉开阔的郊野来寻求明朗空旷的心境。 我这个客居此地的楚人,在这寒凉的秋日,登上了桓公昔日曾登临的龙山高台。 这一天风和日丽、天气清朗,放眼望去,江山错落有致。 极目远眺,远方一片萧条景象,我中途停留在此,不禁满是惆怅。 东边是开阔的夏首之地,西边是雄伟的荆门之险。 地势的平坦与险峻虽会随时间改变,但古往今来,这世间的模样又有多大的不同呢? 古代的贤人们已难以追及,不过当地的老者还可以前去寻访。 凭吊古人,让我为他们的遭遇而感伤;就像匠石失去了郢人,我也感慨那些曾有才华和机遇的前辈。 我本就是个疏懒闲散之人,从未忘记对清幽高雅境界的向往。 我与人交往并非出于某种欲望,来来去去都是顺应自然、没有虚妄之心。 我治理地方还算幸运,与那些被贬谪到偏远之地的人相比,我这不算被流放。 暂且来喝上几杯篱下的菊花酒,再听听那如《郢中歌》般美妙的歌声。 像陈仲子那样去灌园隐居又有什么意义呢?他不过是为了逃避相位罢了。
关于作者
唐代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