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次湘沅有怀灵均

分拙多感激,久游遵长途。 经过湘水源,怀古方踟蹰。 旧称楚灵均,此处殒忠躯。 侧聆故老言,遂得旌贤愚。 名参君子场,行为小人儒。 骚文衒贞亮,体物情崎岖。 三黜有愠色,即非贤哲模。 五十爵高秩,谬膺从大夫。 胸襟积忧愁,容鬓复雕枯。 死为不吊鬼,生作猜谤徒。 吟泽洁其身,忠节宁见输。 怀沙灭其性,孝行焉能俱。 且闻善称君,一何善自殊。 且闻过称己,一何过不渝。 悠哉风土人,角黍投川隅。 相传历千祀,哀悼延八区。 如今圣明朝,养育无羁孤。 君臣逸雍熙,德化盈纷敷。 巾车徇前侣,白日犹昆吾。 寄君臣子心,戒此真良图。

译文:

我生性笨拙,心中常满怀感慨,长久在外游历,奔走在漫长的旅途。 我路过湘江的源头,追怀古人,不禁徘徊踟蹰。 过去人们都知道楚国的屈原,就在这一带投江,为了忠义献出了身躯。 我在旁边听着老人们的讲述,于是能够辨别贤良与愚鲁。 屈原虽名声跻身于君子之列,可他的行为却像是小人之儒。 他用《离骚》等文章炫耀自己的忠贞磊落,可体察事物的情感却多有扭曲。 他多次被罢官就面露怨色,这绝不是贤哲应有的楷模风度。 他五十岁才获得较高的爵位,却错误地担当了大夫之职。 他心中积攒着忧愁,面容和鬓发也变得憔悴干枯。 他死了成了无人吊唁的鬼魂,活着时也是遭人猜疑诽谤的人。 他在泽畔吟诗来洁身自好,可他的忠节难道就真的无可挑剔? 他怀抱沙石自沉而死,这样的做法又怎能与孝行并存? 况且听说他只说君主的好,这与真正的善的标准多么不同。 还听说他只承认自己的过错,可这过错一直都没改变。 那些淳朴的当地人真是悠闲自在啊,他们把角黍投入江的角落。 这种习俗相传了千年,哀伤悼念之情传遍八方区域。 如今是圣明的朝代,对百姓的养育让他们不再孤独无依。 君臣相处安乐融洽,道德教化广泛传播。 我驾着车子追随前人的脚步,这白日就像那炽热的昆吾。 我把这番心意寄给那些为君为臣的君子们,以此为戒才是真正的良策啊。 需要说明的是,孟郊这首诗对屈原的评价与传统认知有较大差异,传统上屈原被视为伟大的爱国诗人和忠贞之士,而孟郊此诗从自身独特视角对屈原进行了别样解读。
关于作者
唐代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