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

边州八月修城堡,候骑先烧碛中草。 胡风吹沙度陇飞,陇头林木无北枝。 将军阅兵青塞下,鸣鼓逢逢促猎围。 天寒山路石断裂,白日不销帐上雪。 乌孙国乱多降胡,诏使名王持汉节。 年年征战不得闲,边人杀尽唯空山。

译文:

在边境的州郡,到了八月就要开始修筑城堡。侦察骑兵率先放火烧掉了沙漠中的荒草,这样敌人的马匹就难以在此处获得草料。 呼啸的胡地狂风裹挟着沙尘,越过陇山飞扬。陇山之上的树木,因为长期受北风劲吹,树枝都朝着南方生长,没有朝北的树枝。 将军在青塞之下检阅军队,咚咚的战鼓声接连不断,催促着士兵们形成狩猎般的包围圈,这里其实是在操练军队、模拟作战。 天气严寒,山路上的石头都冻裂了。大白天的,营帐上的积雪也一直化不掉。 乌孙国内发生了动乱,有很多胡人前来投降。皇帝下诏派遣有名望的首领,持着代表汉家朝廷的符节去处理相关事务。 年年都在进行征战,没有片刻的清闲。边境上的百姓都被杀光了,只留下一片空旷死寂的荒山。
关于作者
唐代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