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姚怤

漏天日无光,泽土松不长。 君今职下位,志气安得扬。 白发文思壮,才为国贤良。 无人识高韵,荐于天子傍。 况我愚朴姿,强趋利名场。 远同干贵人,身举固难彰。 昔逢汴水滨,今会习池阳。 岂无再来期,顾恐非此方。 愿为石中泉,不为瓦上霜。 离别勿复道,所贵不相忘。

译文:

老天爷仿佛漏了个洞,整日阴雨绵绵,太阳都没了光亮;潮湿的土地上,松树难以茁壮成长。你如今处在低微的职位上,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又怎么能够得以施展呢? 你虽已白发苍苍,但文思依旧豪壮,才能称得上是国家的贤良之才。可是却没有人能赏识你高雅的韵致,把你举荐到天子身旁。 何况我本就是愚钝质朴之人,还勉强在名利场中奔走。和你一样去攀附权贵,自身想要有所成就实在太难彰显。 从前我们在汴水之滨相逢,如今又在习池之畔相聚。哪能没有再次相见的时候呢,只是担心下次相逢就不在这个地方了。 我愿意做石头里的泉水,长流不息,而不愿做瓦上的霜,转瞬即逝。离别之情就不再多说了,可贵的是我们彼此不要忘记对方。
关于作者
唐代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