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凉正回互,金火郁相乘。 云雷时交构,川泽方蒸腾。 清风一朝胜,白露忽已凝。 草木凡气尽,始见天地澄。 况此秋堂夕,幽怀旷无朋。 萧条帘外雨,倏闪案前灯。 书卷满床席,蟏蛸悬复升。 啼儿屡哑咽,勌僮时寝兴。 泛觉昏夜目,咏谣畅烦膺。 况吟获麟章,欲罢久不能。 尧舜事已远,丘道安可胜。 蜉蝣不信鹤,蜩鷃肯窥鹏。 当年且不偶,没世何必称。 胡为揭闻见,褒贬贻爱憎。 焉用汩其泥,岂在清如冰。 非白又非黑,谁能点青蝇。 处世苟无闷,佯狂道非弘。 无言被人觉,予亦笑孙登。
秋堂夕
译文:
### 开头至“始见天地澄”
时节交替,炎热与凉爽相互轮回,金气(代表秋天的肃杀之气)和火气(代表夏天的炎热之气)激烈地相互压制。乌云聚集,雷声滚滚,时而交相呼应,江河湖泽水汽蒸腾。突然有一天,清凉的秋风占了上风,白露一下子就凝结了。草木间那股燥热的气息消散殆尽,这才看见天地一片澄澈清朗。
### “况此秋堂夕”至“咏谣畅烦膺”
更何况在这个秋日的堂屋夜晚,我心怀幽思却没有好友相伴。帘子外,秋雨萧条地下着,书案前的灯光忽明忽暗地闪烁。床上和席子上堆满了书卷,蟏蛸(一种小蜘蛛)在那里爬上又爬下。啼哭的孩子多次哽咽,疲倦的僮仆不时地睡下又起来。我感觉在这昏夜中眼睛都有些昏花了,吟诵歌谣来抒发心中的烦闷。
### “况吟获麟章”至“欲罢久不能”
况且当我吟诵着记载获麟之事的篇章(这里指《春秋》,相传孔子因获麟而绝笔),想要停下来却许久都做不到。
### “尧舜事已远”至“没世何必称”
尧和舜的时代已经过去很久了,孔子所倡导的大道又怎么能轻易实现呢。蜉蝣不相信仙鹤的长寿,蝉和小斑鸠又怎么会去窥视大鹏的志向呢。孔子当年都不能顺遂心愿,即便到去世又何必一定要得到世人的称赞呢。
### “胡为揭闻见”至“谁能点青蝇”
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公之于众,用褒贬之词招来别人的喜爱或憎恶呢。何必去搅浑那泥沼之水,又哪里一定要像冰一样纯净呢。既不是白色也不是黑色,谁又能像青蝇点素一样来诋毁我呢。
### “处世苟无闷”至结尾
如果处世一点都没有烦闷,那佯狂避世的做法就显得大道不够弘大了。我不说话却被人察觉了心思,我也不禁嘲笑起孙登(魏晋时期的隐士)来。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