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蛮子朝

西南六诏有遗种,僻在荒陬路寻壅。 部落支离君长贱,比诸夷狄为幽冗。 犬戎彊盛频侵削,降有愤心战无勇。 夜防抄盗保深山,朝望烟尘上高冢。 鸟道绳桥来款附,非因慕化因危悚。 清平官系金呿嵯,求天叩地持双珙。 益州大将韦令公,顷实遭时定汧陇。 自居剧镇无他绩,幸得蛮来固恩宠。 为蛮开道引蛮朝,迎蛮送蛮常继踵。 天子临轩四方贺,朝廷无事唯端拱。 漏天走马春雨寒,泸水飞蛇瘴烟重。 椎头丑类除忧患,瘇足役夫劳汹涌。 匈奴互市岁不供,云蛮通好辔长駷。 戎王养马渐多年,南人耗顇西人恐。

译文:

在西南地区,六诏还有遗留下来的族群,他们居住在偏远荒僻的角落,道路还常常被堵塞。这些部落零散破碎,君长地位低贱,和其他夷狄相比,更是处于幽远而多余的境地。 当时犬戎势力强盛,不断侵犯、削弱他们,这些部落的人投降又心怀愤懑,作战又缺乏勇气。夜里他们防备着盗贼的抄掠,躲在深山之中;白天望着远处的烟尘,登上高高的坟冢观察动静。 他们沿着险峻如鸟道般的山路,通过绳桥来归附朝廷,这并非是因为仰慕教化,而是因为处境危急、内心恐惧。那些部落的清平官佩戴着金呿嵯这种饰物,虔诚地求天叩地,手中拿着一对玉珙。 益州的大将韦令公,过去曾在合适的时机平定了汧陇地区。自从他坐镇重要的军镇后,并没有其他显著的功绩,幸好有蛮人前来归附,以此巩固自己受到的恩宠。 他为蛮人开通道路,引导蛮人前来朝拜,迎接蛮人、送别蛮人的事情接连不断。天子亲临殿前,四方前来祝贺,朝廷看似太平无事,天子只需端坐拱手。 可是,蛮人来朝的路上,在像漏天一样多雨的地方骑马前行,春雨寒冷;渡过泸水时,像飞蛇一样的瘴气烟雾浓重。那些相貌丑陋、梳着椎形发髻的蛮人倒是除去了忧患,而那些脚肿的役夫却为此劳累不堪。 以往和匈奴进行互市,每年都会供应物资,如今和云蛮通好,马的缰绳却一直松着(可能指不再像与匈奴交易那样有物资的交换等正常互动)。戎王养马已经很多年了,南方的百姓日益憔悴,西方的人也开始感到恐惧。
关于作者
唐代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