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友五首 一

一年十二月,每月有常令。 君出臣奉行,谓之握金镜。 由兹六气顺,以遂万物性。 时令一反常,生灵受其病。 周汉德下衰,王风始不竞。 又从斩鼌错,诸侯益强盛。 百里不同禁,四时自为政。 盛夏兴土功,方春勦人命。 谁能救其失,待君佐邦柄。 峨峨象魏门,悬法彝伦正。

译文:

一年有十二个月,每个月都有固定的时令政令。君主发布命令,臣子遵照执行,这就如同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法宝。 因为这样,自然界的六种气象(阴、阳、风、雨、晦、明)能够和谐顺畅,万物也能顺遂本性生长。 一旦时令违背常规,百姓就会遭受苦难。 周朝和汉朝后期,德行逐渐衰败,王者的教化开始失去影响力。 就像汉景帝杀了晁错,诸侯的势力却变得更加强盛。 各个地方的禁令各不相同,四季的政令也各自为政。 在酷热的盛夏时节大兴土木,在春意盎然的春季却肆意残害生命。 谁能够挽救这些失误呢?就期待您能辅佐君主执掌国家大权。 那高大巍峨的象魏门(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用于颁布法令),悬挂着公正的法令,让社会伦理规范得以端正。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