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五首 三

汉日大江军,少为乞食子。 秦时故列侯,老作锄瓜士。 春华何𬀩晔,园中发桃李。 秋风忽萧条,堂上生荆杞。 深谷变为岸,桑田成海水。 势去未须悲,时来何足喜。 寄言荣枯者,反复殊未已。

译文:

在汉朝的时候,有一位叱咤大江的将军,可他年少时却是个四处乞食的可怜人。秦朝时候那些世袭的列侯,到老年却成了在田间锄瓜的普通百姓。 春天繁花似锦,那园中的桃花和李花竞相开放,光彩夺目。然而秋风一到,景象顿时萧条,原本华丽的厅堂里都长出了荆条和枸杞。 深深的山谷可能会变成高高的河岸,原本的桑田也可能变成汪洋大海。权势失去了不必为此悲伤,时机到来时也不值得过分欢喜。 我想对那些经历荣枯变化的人说,这世间的兴衰反复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啊。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