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府 百炼镜 辨皇王鉴也

百炼镜,镕范非常规,日辰处所灵且祇。 江心波上舟中铸,五月五日日午时。 琼粉金膏磨莹已,化为一片秋潭水。 镜成将献蓬莱宫,扬州长吏手自封。 人间臣妾不合照,背有九五飞天龙。 人人呼为天子镜,我有一言闻太宗。 太宗常以人为镜,鉴古鉴今不鉴容。 四海安危居掌内,百王治乱悬心中。 乃知天子别有镜,不是扬州百炼铜。

译文:

百炼镜啊,它的熔铸范型可不是普通的方法,铸造的时间和地点都充满了灵验与神圣。 它是在江水中央的波浪之上、行舟之中铸造而成的,就在五月初五这一天的正午时分。 用琼粉和金膏仔细地研磨莹润之后,它变成了宛如一片秋天潭水般澄澈的镜子。 镜子制成后即将进献给蓬莱宫,扬州的长官亲自将它封存起来。 这镜子,人间的臣属和女子是不适合照的,因为镜子背面刻有象征帝王的九五之尊的飞龙图案。 人人都称它为天子镜,我有一番话想讲给太宗皇帝听。 太宗皇帝常常把人当作镜子,通过借鉴古代和现今的事例来治理国家,而不是仅仅关注自己的容貌。 他将四海的安危掌控在手掌之中,把历代帝王的治乱兴衰铭记在心中。 由此可知,天子其实另有他的镜子,并非是扬州的这百炼铜镜啊。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