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府 青石 激忠烈也

青石出自蓝田山,兼车运载来长安。 工人磨琢欲何用,石不能言我代言。 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坟土未干名已灭。 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辞。 愿为颜氏段氏碑,雕镂太尉与太师。 刻此两片坚贞质,状彼二人忠烈姿。 义心如石屹不转,死节如石确不移。 如观奋击朱泚日,似见叱诃希烈时。 各于其上题名谥,一置高山一沈水。 陵谷虽迁碑独存,骨化为尘名不死。 长使不忠不烈臣,观碑改节慕为人。 慕为人,劝事君。

译文:

青石产自蓝田山,一辆接一辆的车子把它运到长安。 工匠打磨雕琢这些青石想要做什么呢?石头不会说话,我来替它表达用途。 我不愿意让这些青石做成百姓家墓前的神道碑,因为很多时候坟上的土还没干,墓主人的名声就已经被人遗忘了。 我也不愿意让它们做成官府道旁的德政碑,那些德政碑上不刻真实的事迹,只刻些虚假的言辞。 我希望把青石做成颜真卿和段秀实的碑,精心雕刻出这两位太尉和太师的模样。 用这两块质地坚硬的青石,展现出他们二人忠烈的姿态。 他们的忠义之心就像这青石一样坚定,不会动摇;他们为气节而死的决心如同青石般不可更改。 看着这碑,就好像能看到颜真卿奋勇抗击朱泚的场景,也仿佛能看到段秀实怒斥李希烈的时刻。 在这两块碑上分别刻上他们的名字和谥号,一块放置在高山之上,一块沉入水中。 即使山川变迁,这碑却能独自留存,他们的骨头即使化为尘土,名字也不会磨灭。 要让那些不忠不烈的臣子,看到这碑后改变自己的品行,仰慕做个忠义之人。 仰慕做忠义之人,从而勉励自己更好地侍奉君主。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