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府 采诗官 监前王乱亡之由也

采诗官,采诗听歌导人言。 言者无罪闻者诫,下流上通上下泰。 周灭秦兴至隋氏,十代采诗官不置。 郊庙登歌赞君美,乐府艳词悦君意。 若求兴谕规刺言,万句千章无一字。 不是章句无规刺,渐及朝廷绝讽议。 诤臣杜口为冗员,谏鼓高悬作虚器。 一人负扆常端默,百辟入门两自媚。 夕郎所贺皆德音,春官每奏唯祥瑞。 君之堂兮千里远,君之门兮九重閟。 君耳唯闻堂上言,君眼不见门前事。 贪吏害民无所忌,奸臣蔽君无所畏。 君不见厉王胡亥之末年,群臣有利君无利。 君兮君兮愿听此,欲开壅蔽达人情。 先向歌诗求讽刺。

译文:

采诗官啊采诗官,他们采集诗歌、聆听歌谣,以此来引导百姓把心里话说出来。说话的人没有罪过,听闻的人可以引以为戒,这样下面的情况能够上达,上下之间就会安泰和谐。 从周朝灭亡秦朝兴起一直到隋朝,历经十代都没有设置采诗官。在郊庙祭祀时所唱的歌都是赞颂君主美德的,乐府里的那些艳丽之词也只是为了讨得君主的欢心。要是想从中找到劝诫讽喻、规劝批评的话语,即便翻遍千万章也找不到一个字。 不是诗文里没有规谏讽刺的内容,而是逐渐地朝廷中连讽谏议论的风气都断绝了。直言敢谏的臣子都闭口不言,成了多余的官员;谏鼓高高挂着,却成了无用的摆设。 君主坐在屏风前常常沉默不语,百官入朝只是彼此讨好献媚。中书省官员所祝贺的都是君主所谓的善言,礼部官员每次上奏的只有吉祥的征兆。 君主的殿堂啊距离百姓有千里之远,君主的宫门啊层层紧闭难以进入。君主的耳朵只能听到殿堂上臣子说的话,君主的眼睛看不到宫门外发生的事情。 贪婪的官吏残害百姓毫无顾忌,奸邪的臣子蒙蔽君主毫无畏惧。您难道没看到周厉王、秦二世统治的末年,群臣都为自己谋利而君主却得不到任何好处。 君主啊君主啊,希望您能听听这些话。若想打开蒙蔽的状态、了解民间的真实情况,那就先从诗歌中去寻找讽刺时政的内容吧。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