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

朝见日上天,暮见日入地。 不觉明镜中,忽年三十四。 勿言身未老,冉冉行将至。 白发虽未生,朱颜已先悴。 人生讵几何,在世犹如寄。 虽有七十期,十人无一二。 今我犹未悟,往往不适意。 胡为方寸间,不贮浩然气。 贫贱非不恶,道在何足避。 富贵非不爱,时来当自致。 所以达人心,外物不能累。 唯当饮美酒,终日陶陶醉。 斯言胜金玉,佩服无失坠。

译文:

早晨,我看着太阳升上天空;傍晚,又看着太阳落入大地。不知不觉间,在镜子里一瞧,忽然发现自己已经三十四岁了。 可别再说自己还没老,岁月正慢慢地流逝,衰老很快就会到来。虽然头上还没生出白发,但红润的容颜早已憔悴。 人生能有多长时间呢?活在世上就好像是暂时寄居一样。虽然说人有活到七十岁的期限,但十个人里也难有一两个能活到。 如今我还没能完全醒悟,常常会感到不如意。为什么我的内心之中,不存着那股浩然正气呢? 贫贱的生活,谁能不厌恶呢?但如果坚守正道,又有什么可躲避的。富贵谁能不爱呢?时机到来的时候,它自然会降临。 所以那些豁达通透的人,外界的事物无法让他们身心疲惫。他们只需要尽情地饮美酒,整天都沉醉在这份惬意之中。 这些话可比金玉还要珍贵,我一定要牢记在心,不能有丝毫遗忘。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