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从西南来,浩浩无旦夕。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 千年不壅溃,万姓无垫溺。 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 导岷既艰远,距海无咫尺。 胡为不讫功,余水斯委积。 洞庭与青草,大小两相敌。 混合万丈深,淼茫千里白。 每岁秋夏时,浩大吞七泽。 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 我今尚嗟叹,禹岂不爱惜。 邈未究其由,想古观遗迹。 疑此苗人顽,恃险不终役。 帝亦无奈何,留患与今昔。 水流天地内,如身有血脉。 滞则为疽疣,治之在针石。 安得禹复生,为唐水官伯。 手提倚天劒,重来亲指画。 疏河似翦纸,决壅同裂帛。 渗作膏腴田,蹋平鱼鼈宅。 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 坐添百万户,书我司徒籍。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译文:
江水从西南方向奔腾而来,浩浩荡荡不分昼夜地流淌。那长长的波浪一个接着一个,好似从高处倾泻而下,两岸连绵的山峦仿佛是被斧头开凿、利刃劈砍而成。
这江水千年以来没有发生过堵塞溃决的情况,百姓们也没有遭受洪水淹没的灾难。要是没有这样稳定的江势,百姓早就像鱼儿一样被水淹没了,大禹的功绩真是伟大啊!
大禹疏导岷江水系,那过程既艰难又遥远,而岷江水要流到大海,路程也并不近。可为什么治水工程没有完全完成,剩余的水在这里积聚成湖呢?
洞庭湖和青草湖,面积大小相当。它们水势混合,深达万丈,茫茫一片,在千里的范围内都呈现出白茫茫的景象。每年的秋夏时节,湖水浩大,几乎能吞没周边的众多湖泽。水里是水族生物的众多窟穴,而供农民耕种的土地却十分狭窄。
我如今尚且对此嗟叹不已,大禹难道会不爱惜百姓的土地吗?只是我还远远未能探究出其中的缘由,只能遥想古代、观览治水遗迹。我怀疑是当年苗族人性格顽劣,依仗地势险要而不肯完成治水的劳役。连帝王也对他们无可奈何,只好把这祸患留给了从古至今的人们。
水流在天地之间,就如同人身体里的血脉。血脉一旦阻滞就会生出疽疣这样的病症,而治疗它们需要用到针石。
怎样才能让大禹复生,来担任唐朝掌管水利的官员呢?他要是能手持倚天宝剑,再次亲临现场指挥治水就好了。疏通河道就像裁剪纸张一样容易,决开堵塞之处如同撕裂丝绸一般轻松。让积水渗透下去,使土地变成肥沃的农田,踏平水族栖息的地方。让龙宫变成百姓居住的街巷,水府长出金黄的禾麦。这样一来,就能增加上百万户人口,把他们都登记在我的户籍簿上。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