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春望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趂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帬腰一道斜。

译文:

在杭州城举目远望,望海楼沐浴在明亮的曙光与绚丽的早霞之中,闪耀着光彩。那护卫着钱塘江的长堤,在晴日里,沙滩泛着白光,仿佛一条白色的丝带,人们在上面悠然地漫步。 夜晚时分,澎湃的江涛声传入伍子胥庙中,似乎是伍子胥英灵仍在关注着这滔滔江水。而春天的柳色,像是有意藏在苏小小曾经居住的地方,增添了几分婉约与神秘。 身着红袖的女子们,骄傲地展示着她们织出的绫罗,上面精美的柿蒂花纹让人赞叹不已。青色酒旗在风中飘扬,酒家趁着梨花盛开的时节,招揽着客人前来沽酒。 不知是谁开辟了通往西湖西南寺庙的道路,那一路绿草如茵,就像一条绿色的裙腰,斜斜地铺展在大地上。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