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毡帐火炉

忆昨腊月天,北风三尺雪。 年老不禁寒,夜长安可彻。 赖有青毡帐,风前自张设。 复此红火炉,雪中相暖热。 如鱼入渊水,似兔藏深穴。 婉软蛰鳞苏,温炖冻肌活。 方安阴惨夕,遽变阳和节。 无奈时候迁,岂是恩情绝。 毳䈴逐日卷,香燎随灰灭。 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 但令此身健,不作多时别。

译文:

记得去年腊月的时候,北风呼啸,下起了三尺厚的大雪。我年纪大了,实在禁受不住这般寒冷,这漫长的寒夜可怎么熬得过去啊。 幸亏有这青色的毡帐,能在狂风前自行支设起来,为我遮挡风寒。还有这烧着红火的火炉,在漫天大雪中给我带来温暖。 待在这毡帐里,靠着火炉,就如同鱼儿游进了深渊之水,又好似兔子藏进了深深的洞穴,安全又舒适。我原本蜷缩僵硬的身体慢慢舒缓,就像蛰伏的鱼儿鳞片舒展开来;冻僵的肌肤也渐渐恢复了活力。 我刚刚在这阴冷凄惨的夜晚安顿下来,感受到温暖,没想到时节却很快变迁。这可不是我对毡帐和火炉的情谊断绝了啊。 随着天气转暖,毡帐渐渐被卷起收起来,火炉里的香木也随着灰烬熄灭了。离别的愁绪在这阳春三月弥漫开来,我和它们再相聚的好日子大概要等到十月了。 只希望我这身子骨能健健康康的,这样和它们分别的时间就不算久啦。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