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阊门闲望

阊门四望郁苍苍,始觉州雄土俗强。 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 阖闾城碧铺秋草,乌鹊桥红带夕阳。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 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 曾赏钱唐嫌茂苑,今来未敢苦夸张。

译文:

站在阊门放眼四望,周围一片郁郁葱葱,这时我才真切地感受到苏州城的雄伟,当地的风俗民情也十分强劲。 这里有十万户人家承担着赋税,五千子弟守护着边疆。 阖闾城如今已被秋日的碧草所覆盖,乌鹊桥在夕阳的映照下泛着红光。 每一处楼前都飘着悠扬的管乐声,家家户户的门外都停泊着船只。 云雾笼罩着虎丘寺,山峦仿佛藏起了它的颜色;月光照耀着娃宫,水面闪烁着光芒。 我曾经游览过杭州,觉得杭州胜过苏州,如今来到苏州,可不敢再过分夸赞杭州了。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