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石

烟翠三秋色,波涛万古痕。 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 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 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

译文:

在这三秋时节,太湖石如烟一般的翠色弥漫开来,仿佛将整个秋天都染上了这独特的色彩。石头表面那一道道痕迹,仿佛是万古以来波涛不断冲刷留下的印记,诉说着岁月的漫长故事。 这太湖石看起来就像是被鬼斧神工削成的一片片青玉,又好似是从高远的碧云之处截断下来的一段根脉,显得那么的独特和超凡。 风能够自由地在石头的岩穴之间流通,仿佛这石头内部有着一个属于风的通道。石头洞口布满了青苔,那青苔形成的纹路就像一层守护者,细心地保护着这神秘的洞门。 这小小的太湖石,虽然个头不大,却好像具体而微地呈现出了华山的那种险峻和神韵,它大概就是华山的“小孙子”,继承了华山的几分风骨呢。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