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宴惜别

笙歌旖旎曲终头,转作离声满坐愁。 筝怨朱弦从此断,烛啼红泪为谁流。 夜长似岁欢宜尽,醉未如泥饮莫休。 何况鸡鸣即须别,门前风雨冷修修。

译文:

夜宴上,那美妙动人、轻柔婉转的笙歌演奏到了尾声。然而,乐曲一转,变成了哀伤的离别之音,这声音瞬间让满座的人都被愁绪所笼罩。 古筝仿佛也含着哀怨,那朱红色的琴弦从此就要断绝,好似这相聚的缘分到此为止。蜡烛不断地滴着红泪,仿佛在哭泣,可这红泪又是为谁而流呢? 这漫长的夜晚,感觉就像一年那么久,既然相聚欢乐的时光有限,那就尽情地享受吧。即便还没喝到烂醉如泥的程度,也千万不要停下酒杯。 更何况,鸡叫之后就要分别了,到时候门前风雨交加,寒冷凄凉。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