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作

西溪风生竹森森,南潭萍开水沈沈。 丛翠万竿湘岸色,空碧一泊松江心。 浦派萦回误远近,桥岛向背迷窥临。 澄澜方丈若万顷,倒影咫尺如千寻。 泛然独游邈然坐,坐念行心思古今。 菟裘不闻有泉沼,西河亦恐无云林。 岂如白翁退老地,树高竹密池塘深。 华亭双鹤白矫矫,太湖四石青岑岑。 眼前尽日更无客,膝上此时唯有琴。 洛阳冠盖自相索,谁肯来此同抽簪。

译文:

西溪上清风拂动,周围的竹子长得茂密幽深;南潭里浮萍散开,潭水显得深沉宁静。 那成丛翠绿的万竿竹子,就像湘江岸边的景色一般;眼前这一片空明碧蓝的水泊,好似松江的中心地带。 水浦的支流蜿蜒曲折,让人分不清距离的远近;桥和岛或正面或背面,让人在观赏时也迷失了方向。 这方丈大小的清澈波澜,感觉就像有万顷之广;水中的倒影虽然近在咫尺,却好像有千寻那么深。 我悠然自得地独自泛舟游玩,又静静地坐着陷入沉思,坐着的时候思绪飘飞,一边想着过去一边思索着现在。 听说菟裘那个地方没有泉水和池塘,西河恐怕也没有云雾缭绕的山林。 哪里比得上我这退休养老的地方啊,树木高大,竹子茂密,池塘也很深。 华亭的一对仙鹤身姿洁白矫健,太湖的四块石头颜色青翠峻峭。 一整天下来眼前都没有别的客人,此时我的膝上只有一张琴相伴。 洛阳那些达官贵人只知道相互邀约应酬,谁肯到我这里来和我一起归隐山林呢。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