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日作

七月一日天,秋生履道里。 闲居见清景,高兴从此始。 林间暑雨歇,池上凉风起。 桥竹碧鲜鲜,岸莎青靡靡。 苍然古磐石,清浅平流水。 何言中门前,便是深山里。 双僮侍坐卧,一杖扶行止。 饥闻麻粥香,渴觉云汤美。 平生所好物,今日多在此。 此外更何思,市朝心已矣。

译文:

七月一日这一天,秋天的气息已经来到了我居住的履道里。我闲适地居住在这里,看到如此清幽的景致,愉悦的兴致便从此刻开始了。 树林间夏日的雨停了,池塘上凉爽的风轻轻吹起。桥上的竹子碧绿鲜嫩,岸边的莎草青葱繁茂。那古老的磐石颜色苍青,清澈而浅浅的溪水缓缓流淌。谁说我这庭院门前,就不是如同深山之中一般清幽呢。 两个书童侍奉在我身边,随我坐卧;我手持一根拐杖,随意地走动或停下。肚子饿了,闻到麻粥的香气,只觉十分诱人;口渴的时候,喝着云汤,也感觉无比美味。我这一生所喜爱的事物,如今大多都在这里了。除此之外,我还有什么可思虑的呢?对于那热闹的官场,我已经彻底没有了心思。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