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老

白日下骎骎,青天高浩浩。 人生在其中,适时即为好。 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 顺之多吉寿,违之或凶夭。 我初五十八,息老虽非早。 一闲十三年,所得亦不少。 况加禄仕后,衣食常温饱。 又从风疾来,女嫁男婚了。 胷中一无事,浩气凝襟抱。 飘若云信风,乐于鱼在藻。 桑榆坐已暮,钟漏行将晓。 皤然七十翁,亦足称寿考。 筋骸本非实,一束芭蕉草。 眷属偶相依,一夕同栖鸟。 去何有顾恋,住亦无忧恼。 生死尚复然,其余安足道。 是故临老心,冥然合玄造。

译文:

太阳匆匆向西落下,天空广阔又高远。 人生就处在这天地之间,能适应当下的时势就是最好的。 年轻时让我操劳做事,年老了就让我休息安养。 顺应这样的规律大多能健康长寿,违背它或许就会遭遇不幸而早亡。 我五十五岁那年退居,虽说停止劳作安享晚年不算太早。 但这清闲的十三年,我收获也不少。 况且做过官有俸禄,衣食也常常能保证温饱。 自从患了风疾之后,女儿也嫁了人,儿子也成了家。 我心中没有一件烦心事,浩然正气凝聚在胸怀。 我就像随风飘动的云朵一样自在,又像在水藻间嬉戏的鱼儿一样快乐。 我已经到了迟暮之年,可时光流转,旧去新来就像从夜里到黎明。 如今我白发苍苍成了七十老翁,也足以称作长寿之人了。 人的筋骨和身躯本就虚幻不实,就如同是一束芭蕉草。 亲眷们偶然相依相伴,就像只同宿一晚的鸟儿。 离去又有什么可留恋的,留下也没有忧愁烦恼。 生死都是如此,其他的事情又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呢? 所以我到了老年,心境就与自然之道冥然契合了。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