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紫盖山经玉泉山寺

指涂跻楚望,策马傍荆岑。 稍稍松篁入,泠泠磵谷深。 观奇逐幽暎,历险忘岖嵚。 上界投佛影,中天扬梵音。 焚香忏在昔,礼足誓来今。 灵异若有对,神仙真可寻。 高僧闻逝者,远俗是初心。 藓驳经行处,猿啼燕坐林。 归真已寂灭,留迹岂湮沈。 法地自兹广,何云千万金。

译文:

我朝着楚地有名的紫盖山前行,扬鞭策马沿着荆地的山峰旁赶路。 渐渐地进入了松竹丛生的地方,山间溪谷幽深,溪水发出清脆的声响。 我追逐着奇异的景色,在幽静的光影中探寻,经历险阻时也忘却了道路的崎岖。 山顶仿佛有佛影投下,高空中传来悠悠的梵音。 我点燃香火,忏悔过去的过错,恭敬地礼拜佛祖,发誓从今往后一心向佛。 那山中的灵异之景仿佛就在眼前,真让人觉得神仙也可以寻觅得到。 听闻这里有高僧已经圆寂,远离尘俗本就是他们最初的心愿。 他们曾经走过的地方,苔藓斑驳;他们曾经静坐修行的树林,猿猴啼叫。 高僧已经回归本真,达到了寂灭的境界,他们留下的踪迹又怎会被埋没呢? 这修行佛法的圣地自此愈发广大,又哪里是用千万金钱能够衡量的啊。
关于作者
唐代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