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

四海帝王家,两都周汉室。 观风昔来幸,御气今旋跸。 雷奋六合开,天行万乘出。 玄冥奉时驾,白拒参戎律。 后队咽笳箫,前驱严罕罼。 辉光射东井,禁令横西秩。 帐殿别阳秋,旌门临甲乙。 将交洛城雨,稍远长安日。 邙巩云外来,咸秦雾中失。 孟冬霜霰下,是月农功毕。 天道向归余,皇情美阴隲。 行存名岳礼,逓问高年疾。 祝鸟既开罗,调人更张瑟。 登原采讴诵,俯谷求才术。 邑罕悬磬贫,山无挂瓢逸。 施恩浃寰宇,展义该文质。 德泽盛轩游,哀矜深禹恤。 申歌地庐骇,献寿衢尊溢。 瑞色抱氤氲,寒光变萧𫗋。 宗枝旦奭辅,侍从王刘匹。 竝辑蛟龙书,同簪凤皇笔。 陶甄荷吹万,颂叹归明一。 欢与道路长,顾随谈笑密。 叨承廊庙选,谬齿夔龙弼。 喜构大厦成,慙非栋隆吉。

译文:

这是一首很长的诗,我会逐句为你翻译: ### 首段交代背景 “四海帝王家,两都周汉室” 整个天下都是帝王的家,洛阳和长安这两座都城,就如同周朝和汉朝时一样重要。 “观风昔来幸,御气今旋跸” 过去帝王为了观察民风民情来到这里,如今带着帝王的气象乘车返回。 ### 描述出行场景 “雷奋六合开,天行万乘出” 帝王出行的声势如雷霆震动,天地四方都为其敞开;天子就像上天运行一样,带着众多的车马仪仗出发。 “玄冥奉时驾,白拒参戎律” 掌管冬季的玄冥之神恭敬地侍奉着帝王按时出行的车驾,白拒这种神兽也参与到军队的纪律规制之中(此处白拒为传说中的兽,象征军队威武)。 “后队咽笳箫,前驱严罕罼” 后面随行队伍中笳箫的声音此起彼伏,仿佛要将空气堵塞;前面开道的队伍严肃整齐,罕罼(旗帜之类)排列有序。 “辉光射东井,禁令横西秩” 帝王出行的光辉如同能直射到东井星宿;所颁布的禁令在西边的官秩中严格执行。 “帐殿别阳秋,旌门临甲乙” 帝王的帐殿按照季节(阳秋指春秋,这里代指时间)来设置;军旗所在的营门正对着合适的方位(甲乙在古代有方位含义)。 ### 写行程变化 “将交洛城雨,稍远长安日” 快要到洛阳城,似乎能感受到那里的雨意;而渐渐远离了长安那象征天子的光辉(长安日指代天子)。 “邙巩云外来,咸秦雾中失” 邙山和巩县的景色从云外显现出来,而咸阳、秦川之地则在雾气中渐渐消失不见。 ### 描绘时节与帝王情怀 “孟冬霜霰下,是月农功毕” 正值初冬,霜雪纷纷落下,这个月农事也都结束了。 “天道向归余,皇情美阴隲” 按照自然规律一年快要结束了,帝王怀着美好的心意,施恩于天下(阴隲指阴德、恩泽)。 ### 叙述帝王善举 “行存名岳礼,逓问高年疾” 帝王在行程中不忘对名山大岳进行祭祀之礼,还依次询问高龄老人的疾病情况。 “祝鸟既开罗,调人更张瑟” 就像祝网解禽那样对百姓施恩,放宽法网;还像调人调解纠纷一样,让社会更加和谐,如同调整琴弦一样恰到好处。 “登原采讴诵,俯谷求才术” 登上平原采集百姓的歌谣颂词,深入山谷寻求有才能和技艺的人。 ### 描述治理成效 “邑罕悬磬贫,山无挂瓢逸” 城邑中很少有贫困到一无所有的人家,山林里也没有像许由那样隐居不仕的逸民(挂瓢逸指许由挂瓢于树的典故)。 ### 歌颂帝王恩泽 “施恩浃寰宇,展义该文质” 帝王的恩泽遍布整个天下,所展现的道义既包含了文化内涵又不失质朴本质。 “德泽盛轩游,哀矜深禹恤” 帝王出行所到之处,德泽深厚,就像轩辕黄帝巡游一样;帝王怀着像大禹那样深切的怜悯之心,体恤百姓。 ### 描绘祥瑞与随从 “申歌地庐骇,献寿衢尊溢” 百姓们放声歌唱,连大地和庐舍似乎都为之震动;人们献上祝寿的美酒,使得街道上的酒尊都满溢出来。 “瑞色抱氤氲,寒光变萧𫗋” 祥瑞的色彩环绕,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气象;寒冷的光芒也变得温和宜人。 “宗枝旦奭辅,侍从王刘匹” 皇室宗亲如同周公旦、召公奭那样辅佐帝王,侍从大臣就像王褒、刘向那样有才华且匹配其职。 “竝辑蛟龙书,同簪凤皇笔” 大家一起编撰着珍贵的书籍,手中拿着像凤凰一样珍贵的笔进行书写。 ### 表达个人感受 “陶甄荷吹万,颂叹归明一” 我们承蒙帝王的培育和教化,如同受到大自然的吹拂;所有的歌颂和赞叹都归于圣明的帝王。 “欢与道路长,顾随谈笑密” 一路上的欢乐伴随着漫长的行程,君臣之间的谈笑十分亲密。 “叨承廊庙选,谬齿夔龙弼” 我惭愧地承蒙朝廷的选拔,错误地置身于像夔龙那样贤能的辅佐大臣之列。 “喜构大厦成,慙非栋隆吉” 我为国家这座大厦的建成而感到喜悦,但惭愧自己并非能担当重任的栋梁之才。
关于作者
唐代李峤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