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宴谣

长钗坠发双蜻蜓,碧尽山斜开画屏。 虬须公子五侯客,一饮千钟如建瓴。 鸾咽姹唱圆无节,眉歛湘烟袖回雪。 清夜恩情四座同,莫令沟水东西别。 亭亭蜡泪香珠残,暗露晓风罗幕寒。 飘飖戟带俨相次,二十四枝龙画竿。 裂管萦弦共繁曲,芳樽细浪倾春醁。 高楼客散杏花多,脉脉新蟾如瞪目。

译文:

一位女子长长的发钗上坠着形似蜻蜓的装饰,头发有些松散地垂落下来。青山的绿色渐渐在视野尽头消散,斜阳下,那景色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美丽画屏。 宴会上,有一位满脸虬须的公子,他可是五侯家的座上宾,喝酒十分豪爽,一口气能喝下千杯酒,就像高屋建瓴,势不可挡。 歌女们的歌声婉转如鸾鸟低鸣,舞姿婀娜,歌声圆润却没有固定的节拍。她们眉头轻蹙,似含着湘水的烟雾般哀愁,长袖舞动,如雪花回旋。 在这清朗的夜晚,大家共享着欢乐与情谊,希望这份情谊能长久,不要像那沟里的水一样,东西分流,从此离散。 蜡烛的泪缓缓流淌,那散发着香气的蜡珠渐渐融化。不知不觉间,夜露悄然降下,晓风吹起,罗幕也变得寒冷起来。 那些侍卫们腰上的戟带随风飘动,整齐有序地排列着,手中握着二十四枝画有龙纹的竿子。 宴会中,管乐声和弦乐声交织在一起,奏响着繁复的乐曲。精美的酒杯里,碧绿的春醁酒泛起细细的波浪。 等到高楼中的宾客渐渐散去,杏花却开得正多。天边那一轮新月,含情脉脉的,仿佛瞪着眼睛在看着这一切。
关于作者
唐代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