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诗 太湖石

兹山有石岸,抵浪如受屠。 雪阵千万战,藓岩高下刳。 乃是天诡怪,信非人功夫。 白丁一云取,难甚网珊瑚。 厥状复若何,鬼工不可图。 或拳若虺蜴,或蹲如虎䝙。 连络若钩鏁,重叠如萼跗。 或若巨人骼,或如太帝符。 胮肛筼筜笋,格磔琅玕株。 断处露海眼,移来和沙须。 求之烦耄倪,载之劳舳舻。 通侯一以眄,贵却骊龙珠。 厚赐以𫎩賮,远去穷京都。 五侯土山下,要尔添嵒龉。 赏玩若称意,爵禄行斯须。 苟有王佐士,崛起于太湖。 试问欲西笑,得如兹石无。

译文:

在这太湖之畔有石岸,那石岸抵挡着波浪的冲击,就好像在遭受屠杀一般。浪花如纷纷扬扬的雪阵,千万次地向石岸发起进攻,那长满苔藓的岩石被冲刷得高低不平,像是被利刃挖过一样。 这一切都是上天创造出的奇异景象,确实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哪怕是普通百姓想要取一块这样的石头,那难度比用网捕捞深海里的珊瑚还要大。 这些太湖石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呢?就算是鬼斧神工也难以完全描绘。有的石头像蜷曲的毒蛇和蜥蜴,有的则像蹲伏着的老虎和䝙兽。石头相互连接,就像钩子和锁链一样;层层叠叠,又如同花朵的花萼和花蒂。有的好似巨人的骨骼,有的又如同天帝的符箓。它们有的像粗壮的筼筜竹笋,有的像参差不齐的琅玕之树。石头断裂的地方露出幽深的洞穴,就像大海的眼睛;移过来的时候还带着沙砾和须根。 寻找这些石头让老人和小孩都烦扰不已,装载它们更是让大船都疲惫不堪。达官贵人一旦看上这些石头,就觉得它们比骊龙颔下的宝珠还要珍贵。他们会用丰厚的财物赏赐那些进献石头的人,然后将石头运往遥远的京城。 在权贵们的府邸土山下,需要这些石头来增添那种错落不平的美感。如果赏玩起来觉得十分满意,马上就会给进献者加官进爵。 倘若有那些具有辅佐君王才能的人,从太湖地区崛起。我想问一问,他们想要到京城去谋取功名,能不能像这些太湖石一样受到重视呢?
关于作者
唐代皮日休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