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闷偶成十二韵

阡陌悬云壤,阑畦隔艾芝。 路遥行雨嬾,河阔过桥迟。 雁足应难达,狐踪浪得疑。 谢鲲吟未废,张硕梦堪思。 有意通情处,无言拢鬓时。 格高归敛笑,歌怨在颦眉。 醉后金蝉重,欢余玉燕敧。 素姿凌白柰,圆颊诮红棃。 粉字题花笔,香牋咏柳诗。 绣窗携手约,芳草蹋青期。 别泪开泉脉,春愁罥藕丝。 相思不相信,幽恨更谁知。

译文:

田间小路就如同天上云和地上土般差异巨大,田埂内外的艾草和灵芝也被分隔开来,象征着彼此身份、处境的不同。 想去与心上人相见的路途如此遥远,就像行雨的云儿都变得慵懒不愿前行;那横亘在中间的河流又如此宽阔,过桥都得花好长时间,仿佛每一步都充满了艰难。 想传递书信,就像让大雁传书一样难以实现;四处寻找对方的踪迹,却像看到狐狸的脚印一样,空自猜疑,毫无结果。 我就像谢鲲一样,即便心中烦闷,吟诗的兴致却未曾停歇;又像张硕一样,常常陷入美好的梦境中,回忆与她相处的时光。 当我们有机会互通情意的时候,她默默无言,只是轻轻拢了拢鬓发,那模样娇羞又动人。 她品格高雅,收敛笑容时尽显端庄;歌声哀怨,蹙眉之间满是愁绪。 喝醉酒之后,她头上的金蝉发饰显得格外沉重;欢乐之余,玉燕形的头饰也有些倾斜。 她那素净的身姿比白色的柰花还要凌然高洁,圆润的脸颊让红梨都自愧不如。 她曾用题花的笔写下带着香粉气息的文字,在散发着香气的信笺上吟咏着关于柳树的诗篇。 我们曾在绣窗前相约携手相伴,也曾约定在芳草萋萋的时候一起去踏青。 分别时的泪水如同泉眼打开,源源不断;春日的愁绪就像藕丝一样,纠缠不断。 我满心相思,可这份深情却无人相信;心中的幽恨,又有谁能够知晓呢?
关于作者
唐代韩偓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