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周弹筝歌

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乃知此语未必然,李周弹筝听不足。 闻君七岁八岁时,五音六律皆生知。 就中十三弦最妙,应宫出入年方少。 青騘惯走长楸日,几度承恩蒙急召。 一字雁行斜御筵,锵金戛羽凌非烟。 始似五更残月里,凄凄切切清露蝉。 又如石罅堆叶下,泠泠沥沥苍崖泉。 鸿门玉斗初向地,织女金梭飞上天。 有时上苑繁花发,有时太液秋波阔。 当头独坐𪭢一声,满座好风生拂拂。 天颜开,圣心悦。 紫金白珠沾赐物,出来无暇更还家。 且上青楼醉明月,年将六十艺转精。 自写梨园新曲声,近来一事还惆怅。 故里春荒烟草平,供奉供奉且听语。 自昔兴衰看乐府,秪如伊州与梁州。 尽是太平时歌舞,旦夕君王继此声,不要停弦泪如雨。

译文:

古人说过:弦乐比不上管乐,管乐比不上声乐。可我觉得这话不一定对,李周弹奏古筝的声音,让人怎么听都听不够。 听说你七八岁的时候,对于五音六律就有天生的领悟。在众多乐器里,你弹奏十三弦的古筝最为精妙,年纪轻轻就已经能精准地应和宫调演奏。 你骑着青骢马,常常奔驰在长着楸树的大道上,好几次都因为技艺高超而承蒙皇帝紧急召见。你在御前呈一字雁行排列,弹奏出的乐声如金玉相击,清脆悦耳,直上云霄,仿佛要冲破那缥缈的云霞。 那乐声一开始,好似在五更天的残月之下,寒蝉发出凄凄切切的叫声,带着清冷的露水气息;又如同从石缝间堆积的落叶下,传来泠泠沥沥的苍崖泉水声。有时像鸿门宴上玉斗摔在地上的决绝声响,有时又像织女的金梭飞向天空般轻盈灵动。 乐声还能描绘出不同的景象,时而像是上林苑中繁花盛开的热闹,时而又像是太液池里秋水浩渺的开阔。当你端坐在那里,猛然弹奏一声,满座都好像有凉爽的清风轻轻拂过。 皇帝听了也龙颜大悦,赏赐给你许多紫金、白珠等财物。你领了赏赐后,忙得连回家的时间都没有,直接就去青楼对着明月饮酒作乐。 如今你年近六十,技艺却越发精湛,还能自己谱写梨园的新曲。只是近来有一件事让你感到惆怅,故乡遭遇春荒,田野里荒草一片平坦。 供奉啊供奉,你且听我说。从古至今,从乐府的兴衰就能看出世事变化。就像《伊州》和《梁州》这些曲子,都是太平盛世时的歌舞之曲。可一旦时光流转,君王早晚还会想听这样的太平之音,而你不停弹奏时,泪水就会像雨一样落下。
关于作者
唐代吴融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