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闲二公递以禅律相鄙因而解之

一教谁云辟二途,律禅禅律智归愚。 念珠在手隳禅衲,禅衲披肩坏念珠。 象外空分空外象,无中有作有中无。 有无无有师穷取,山到平来海亦枯。

译文:

以下是这首诗的现代汉语翻译: 谁说佛教的戒律和禅法这两种修行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两条路呢?其实强调戒律的修行和注重禅悟的修行,若是执着于一方,聪明也会变得愚钝。 手持念珠一心专注于持诵计数,就可能会破坏了禅僧那种自然洒脱、不拘形式的修行状态;而身披禅衣看似一心向禅,却也可能忽视了持诵等戒律修行中念珠所代表的专注,破坏了持戒的严谨。 在超越表象之外去追求虚无之境,却又将这虚无之境当成了一种外显的“象”去分别;在空无之中想要有所作为,又在实有之中去追求空无。 若要在有与无、存在与不存在这些概念中去苦苦探寻究竟,就如同等待山变平、海干枯一样,是难以实现的。
关于作者
唐代杜荀鹤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