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

高士想江湖,湖闲庭植芦。 清风时有至,绿竹兴何殊。 嫩喜日光薄,疎忧雨点麤。 惊蛙跳得过,鬬雀袅如无。 未织巴篱护,几擡邛竹扶。 惹烟轻弱柳,蘸水漱清蒲。 溉灌情偏重,琴樽赏不孤。 穿花思钓叟,吹叶少羌雏。 寒色暮天映,秋声远籁俱。 郎吟应有趣,潇洒十余株。

译文:

有位高雅之士心中向往着江湖的自在生活,于是在庭院的闲处栽种下了芦苇。 不时有清风吹拂而来,这芦苇带来的意趣与绿竹又有什么不同呢? 芦苇嫩生生的,喜欢那淡淡的日光;它枝干稀疏,担忧雨点太过粗大将自己打伤。 受惊的青蛙能够从芦苇间跳过,争斗的麻雀在芦苇丛中穿梭,仿佛芦苇柔弱得不存在一般。 还没有编织篱笆来保护它们,只能多次抬起邛竹去扶持。 芦苇如烟般轻盈,比柔弱的柳树更添几分风情,它的枝叶蘸着水,像是在与清澈的蒲草相互漱洗。 主人对芦苇的灌溉格外用心,常常伴着琴和酒来欣赏它们,并不觉得孤单。 看着芦苇丛中穿过的花朵,不禁想起了垂钓的老翁;风吹芦苇叶,却少了羌家小儿吹奏的乐音。 傍晚时分,天色渐寒,芦苇的颜色与暮天相互映衬,秋声与远处的各种声响交织在一起。 高声吟诵关于芦苇的诗句应该别有一番趣味吧,瞧这潇洒挺立的十几株芦苇。
关于作者
唐代王贞白

王贞白,字有道(875—958),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有《灵溪集》七卷,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