畴昔篇

少年重英侠,弱岁贱衣冠。 既托寰中赏,方承膝下欢。 遨游灞水曲,风月洛城端。 且知无玉馔,谁肯逐金丸。 金丸玉馔盛繁华,自言轻侮季伦家。 五霸争驰千里马,三条竞骛七香车。 掩映飞轩乘落照,参差步障引朝霞。 池中旧水如悬镜,屋里新妆不让花。 意气风云倏如昨,岁月春秋屡回薄。 上苑频经柳絮飞,中园几见梅花落。 当时门客今何在?畴昔交朋已疎索。 莫教憔悴损容仪,会得高秋云雾廓。 淹留坐帝乡,无事积炎凉。 一朝披短褐,六载奉长廊。 赋文慙昔马,执戟叹前扬。 挥戈出武帐,荷笔入文昌。 文昌隐隐皇城里,由来奕奕多才子。 潘陆词锋骆驿飞,张曹翰苑纵横起。 卿相未曾识,王侯宁见拟。 垂钓甘成白首翁,负薪何处逢知己? 判将运命赋穷通,从来奇舛任西东。 不应永弃同刍狗,且复飘飖类转蓬。 容鬓年年异,春华岁岁同。 荣观未尽礼,徇主欲申功。 脂车秣马辞乡国,萦辔西南使邛僰。 玉垒铜梁不易攀,地角天涯眇难测。 莺啭蝉吟有悲望,鸿来雁度无音息。 阳关积雾万里昏,剑阁连山千种色。 蜀路何悠悠,岷峰阻且修。 回肠随九折,迸泪连双流。 寒光千里暮,露气二江秋。 长途看束马,平水且沈牛。 华阳旧地标神制,石镜蛾眉真秀丽。 诸葛才雄已号龙,公孙跃马轻称帝。 五丁卓荦多奇力,四士英灵富文艺。 云气横开八阵形,桥形遥分七星势。 川平烟雾开,游戏锦城隈。 墉高龟望出,水净雁文回。 寻姝入酒肆,访客上琴台。 不识金貂重,偏惜玉山颓。 他乡冉冉消年月,帝里沈沈限城阙。 不见猿声助客啼,唯闻旅思将花发。 我家迢递关山里,关山迢递不可越。 故园梅柳尚余春,来时勿使芳菲歇。 解鞅欲言归,执袂怆多违。 北梁俱握手,南浦共沾衣。 别情伤去盖,离念惜徂辉。 知音何所托,木落雁南飞。 回来望平陆,春来酒应熟。 相将菌阁卧青溪,且用藤杯泛黄菊。 十年不调为贫贱,百日屡迁随倚伏。 祗为须求负郭田,使我再干州县禄。 百年郁郁少腾迁,万里遥遥入镜川。 涘江拂潮冲白日,淮海长波接远天。 丛竹凝朝露,孤山起暝烟。 赖有边城月,常伴客旌悬。 东南美箭称吴会,名都隐轸三江外。 涂山执玉应昌期,曲水开襟重文会。 仙镝流音鸣鹤岭,宝剑分辉落蛟濑。 未看白马对芦刍,且觉浮云似车盖。 江南节序多,文酒屡经过。 共踏春江曲,俱唱采菱歌。 舟移疑入镜,棹举若乘波。 风光无限极,归檝碍池荷。 眺听烟霞正流眄,即从王事归舻转。 芝田花月屡裴回,金谷佳期重游衍。 登高北望嗤梁叟,凭轼西征想潘掾。 峰开华岳耸疑莲,水激龙门急如箭。 人事谢光阴,俄遭霜露侵。 偷存七尺影,分没九泉深。 穷途行泣玉,愤路未藏金。 茹荼空有叹,怀橘独伤心。 年来岁去成销铄,怀抱心期渐寥落。 挂冠裂冕已辞荣,南亩东臯事耕凿。 宾阶客院常疏散,蓬径柴扉终寂寞。 自有林泉堪隐栖,何必山中事丘壑。 我住青门外,家临素浐滨。 遥瞻丹凤阙,斜望黑龙津。 荒衢通猎骑,穷巷抵樵轮。 时有桃源客,来访竹林人。 昨夜琴声奏悲调,旭旦含颦不成笑。 果乘骢马发嚣书,复道郎官禀纶诰。 冶长非罪曾缧絏,长孺然灰也经溺。 高门有阅不图封,峻笔无闻歛敷妙。 适离京兆谤,还从御史弹。 炎威资夏景,平曲况秋翰。 画地终难入,书空自不安。 吹毛未可待,摇尾且求餐。 丈夫坎𡒄多愁疾,契阔迍邅尽今日。 慎罚宁凭两造辞,严科直挂三章律。 邹衍衔悲系燕狱,李斯抱怨拘秦桎。 不应白发顿成丝,直为黄沙暗如漆。 紫禁终难呌,朱门不易排。 惊魂闻叶落,危魄逐轮埋。 霜威遥有厉,雪枉遂无阶。 含冤欲谁道,饮气独居怀。 忽闻驿使发关东,传道天波万里通。 涸鳞去辙还游海,幽禽释网便翔空。 舜泽尧曦方有极,谗言巧佞傥无穷。 谁能跼迹依三辅,会就商山访四翁。

译文:

### 少年豪情 年少的时候我看重英雄侠义,轻视那些达官贵人的身份地位。既然得到了世间人的赏识,也就能让父母感到欣慰。我曾在灞水岸边游玩,在洛阳城尽情享受风月之美。我知道没有美味佳肴,又有谁会追逐那金丸游戏呢。 当时那些富贵之人生活奢华,金丸玉馔,他们还自夸比石崇家还要气派。权贵们竞相驱使千里马,争着乘坐豪华的七香车。飞扬的车轩在落日余晖中若隐若现,参差不齐的步障引来朝霞。池中的水像高悬的镜子一样清澈,屋里女子的新妆容比花还要娇艳。 曾经的意气风发如在昨日,可岁月却不断地流转。上苑中多次见到柳絮纷飞,园中也几回看见梅花飘落。当时的门客如今在哪里呢?往昔的朋友也已经疏远了。不要让自己憔悴损害了容颜,总会等到秋高气爽云雾消散的时候。 ### 仕途波折 我滞留在京城,无所事事,饱尝了世态炎凉。有一天我穿着粗布短衣,开始了长达六年在宫廷长廊侍奉的生涯。写文章我自愧不如司马相如,拿着戟感叹像扬雄一样不被重用。后来我曾持戈走出武帐,也拿着笔进入文昌殿。 文昌殿隐隐地在皇城里,这里向来人才辈出。潘岳、陆机那样的词锋不断飞扬,张衡、曹植在翰苑中纵横驰骋。可是卿相们不认识我,王侯们也不把我放在眼里。我甘愿像姜子牙一样垂钓到老成为白发老翁,可背着柴草又到哪里去寻找知己呢? 我决定把命运交给穷困与通达,从来我的命运就坎坷,只能任其东西流转。我不应该像刍狗一样永远被抛弃,暂且像转蓬一样四处漂泊吧。我的容颜年年不同,可春天的花朵岁岁依旧。我渴望荣耀还没来得及实现,一心想为主君效力建立功勋。 ### 西南出使 我准备好车马离开家乡,带着缰绳向西南出使邛僰之地。玉垒山、铜梁山难以攀登,那地角天涯的地方遥远得难以揣测。黄莺啼叫、蝉儿吟唱都带着悲伤的盼望,鸿鹄、大雁飞过却没有一点音信。阳关一带雾气弥漫,万里昏暗,剑阁的山峦连绵,色彩万千。 蜀地的道路多么漫长,岷山的山峰险峻又遥远。我的愁肠随着道路的九转而纠结,泪水像双流之水一样流淌。寒冷的光芒笼罩着千里暮色,两江的秋夜弥漫着露水的气息。长途上只能看到捆扎的马匹,平坦的水面下还沉有祭祀的牛。 华阳旧地有着神奇的景致,石镜山、蛾眉山真是秀丽。诸葛亮才智超群号称卧龙,公孙述轻率地跃马称帝。五丁力士有非凡的神力,四士英灵富有文艺才华。云气横开如同八阵图的形状,桥的造型远望像七星的阵势。 ### 蜀中经历 平川上烟雾散开,我在锦城外游玩。城墙高大像龟壳一样突出,水面平静大雁的影子回旋。我到酒肆里寻觅美女,到琴台上拜访客人。我不看重金貂的贵重,只可惜那玉山般的醉态。 在他乡岁月渐渐消逝,京城被重重城阙阻隔。听不到猿猴的叫声来陪伴客人啼哭,只听到旅人的愁思随着花开而涌起。我家在遥远的关山里,那关山遥远难以跨越。故乡的梅柳应该还有春意,回去的时候不要让那芳菲之景消逝。 我解下缰绳想要回家,拉着友人的衣袖悲伤于太多的离别。在北梁上大家握手道别,在南浦边一起泪水沾湿了衣裳。离别的情伤让我看着离去的车盖,惜别的念头让我留恋那落日的余晖。知音又能托付给谁呢,只有树叶飘落大雁南飞。 回来后望着平坦的陆地,春天来了酒应该熟了。我要和友人一起在菌阁中卧于青溪旁,用藤杯饮着黄菊酒。 ### 再入仕途与又遭困境 我十年没有得到升迁,生活贫贱,可百日之内却又多次升迁,命运真是起伏不定。只是为了求得一块近郊的田地,我又去谋求州县的俸禄。我一生郁郁不得志,很少有升迁的机会,万里迢迢来到镜川。 涘江的潮水迎着白日,淮海的长波连接着远天。丛生的竹子凝聚着早晨的露水,孤山升起傍晚的烟雾。幸亏有边城的月亮,常常陪伴着客居的旌旗高悬。 东南一带以吴会的美箭著称,那里的名都隐藏在三江之外。涂山会盟诸侯执玉应和昌盛的时期,曲水之畔文人雅集看重文会。仙镝的声音在鹤岭鸣响,宝剑的光辉落在蛟濑。还没看到白马与芦刍的故事,就觉得浮云像车盖一样。 江南的节日很多,我多次参加文酒之会。大家一起漫步在春江畔,都唱着采菱歌。船移动好像进入了镜子里,船桨举起好像在波浪上滑行。风光无限美好,回来的船却被池中的荷花阻碍。 我正眺望欣赏着烟霞美景,就因为王命而调转船头回去。在芝田的花月中多次徘徊,又到金谷园重游。登高向北望嘲笑梁鸿,凭轼向西行想起潘岳。华岳的山峰像莲花一样耸立,龙门的水流像箭一样湍急。 可是人事随着光阴消逝,我突然遭受了霜露般的灾祸。我苟且偷生保存着七尺之躯,想着可能会埋入九泉之下。在穷途末路时我像卞和一样哭泣,在愤懑的路上却没有藏金的地方。我空有像吃了苦荼一样的感叹,独自像陆绩怀橘一样伤心。 ### 归隐与又陷囹圄再获释 年复一年我逐渐消磨,心中的期望也渐渐冷落。我摘下官帽,扯裂冠冕,辞去荣华,到南亩东皋去从事耕种。宾客的台阶和庭院常常冷冷清清,蓬草遮掩的小路和柴门始终寂寞。自己有林泉可以隐居,何必一定要到山中去追求丘壑之美呢。 我住在青门外,家临近素浐水之滨。远远地瞻望着丹凤阙,斜望着黑龙津。荒凉的街道通着打猎的马队,偏僻的小巷连着砍柴的车轮。时常有像桃源一样的客人,来拜访我这个像竹林七贤一样的人。 昨夜的琴声奏出悲伤的曲调,清晨我皱着眉头笑不出来。果然骑着骢马的使者送来文书,又说郎官传达了皇帝的诏令。我像公冶长无罪却被囚禁,像汲黯的死灰又被冷水浇灭。高门显贵不图谋封爵,我文笔虽好却无人知晓。 我刚离开京兆遭受诽谤,又遭到御史的弹劾。炎炎的威严借着夏日的景象,不平的曲直在秋笔下判定。画地为牢我也难以忍受,在空中书写徒自不安。不能期待像吹毛求疵那样被任用,只能像摇尾乞怜的狗一样求一口饭吃。 大丈夫坎坷多难,忧愁多病,历经艰难困苦到了今天。慎重刑罚怎能只凭双方的言辞,严厉的法律直接套用三章之律。我像邹衍含悲被关在燕国的监狱,像李斯抱怨被拘在秦国的桎梏中。不应该白发突然变成银丝,只因为黄沙黑暗如漆。 皇宫终究难以呼喊冤屈,朱门不容易被推开。我听到树叶飘落就心惊,看到车轮掩埋就胆战。霜威遥远却有凌厉之势,雪冤却没有途径。我含着冤屈能向谁诉说,只能独自把怨气憋在心里。 忽然听说驿使从关东出发,传言天子的恩泽万里通达。我像干涸车辙里的鱼回到大海,像被关在笼中的鸟释放后飞向天空。舜帝、尧帝的恩泽总有尽头,可谗言和巧佞之人也许无穷无尽。谁能拘束自己的足迹依附三辅之地,我要到商山去拜访四皓。
关于作者
唐代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