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松篇

蚕月桑叶青,鸎时柳花白。 澹艳烟雨姿,敷芬阳春陌。 如何秋风起,零落从此始。 独有南涧松,不叹东流水。 玄阴天地冥,皓雪朝夜零。 岂不罹寒暑,为君留青青。 青青好颜色,落落任孤直。 群树遥相望,众草不敢逼。 灵龟卜真隐,仙鸟宜栖息。 耻受秦帝封,愿言唐侯食。 寒山夜月明,山冷气清清。 凄兮归凤集,吹之作琴声。 松子卧仙岑,寂听疑野心。 清泠有真曲,樵采无知音。 美人何时来?幽径委绿苔。 吁嗟深涧底,弃捐广厦材。

译文:

农历三月,桑叶一片青葱,黄莺啼鸣之时,柳花似雪般洁白。 那树木花草在烟雨中姿态淡雅而艳丽,在春天的阡陌上散发着芬芳。 可怎奈秋风一起,它们便开始凋零飘落。 唯有南涧的孤松,从不哀叹时光如东流水般逝去。 天地陷入昏暗的玄阴之中,白天黑夜都有洁白的雪纷纷飘落。 这孤松难道不曾经历严寒酷暑?只是为了保持那一片青青之色。 它有着美好的青绿色泽,孤高正直地挺立着。 周围的树木只能远远相望,众多的野草也不敢靠近它。 灵龟可以为它占卜真正的隐居之地,仙鸟也适宜在它这里栖息。 它以接受秦始皇的封禅为耻,只愿得到唐侯的供养。 寒山上夜晚明月高悬,山间寒气清冷。 悲伤的归凤聚集在这里,风声吹过松树就像奏响了美妙的琴声。 松子散落在仙山之巅,静静地听着风声,让人疑心有归隐山林的心意。 这清冷的风声中有着真正的曲调,可惜砍柴的人却听不懂其中的韵味。 美人什么时候才会到来呢?幽静的小路已经布满了绿色的青苔。 可叹这棵孤松生长在深深的山涧底部,本是可以建造广厦的良材,却被弃置不用。
关于作者
唐代刘希夷

刘希夷 (约651-?) 唐诗人。 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汉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 上元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代悲白头吟》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相传其舅宋之问欲据为已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延之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死时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