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门戍观海作

廓落溟涨晓,蒲门郁苍苍。 登楼礼东君,旭日生扶桑。 毫厘见蓬瀛,含吐金银光。 草木露未晞,蜃楼气若藏。 欲游蟠桃国,虑涉魑魅乡。 徐市惑秦朝,何人在岩廊。 惜哉千童子,葬骨于眇茫。 恭闻槎客言,东池接天潢。 即此聘牛女,曰祈长寿方。 灵津水清浅,余亦慕修航。

译文:

在这开阔辽远的海边清晨,蒲门一带草木郁郁葱葱。我登上城楼,虔诚地礼拜东方之神,只见那旭日从扶桑之地缓缓升起。 极目远眺,似乎能看到远方的蓬莱和瀛洲仙山,它们在朝阳下闪耀着金银般的光芒。此时,草木上的露水还未干,海市蜃楼的幻景也仿佛隐藏了起来。 我心里想着去那传说中生长蟠桃的国度游玩,可又担忧会涉足那充满魑魅鬼怪的地方。当年徐福迷惑了秦朝的统治者,可朝堂之上又有谁能明辨是非呢? 可惜那上千名童子,最终葬身于茫茫大海之中。我恭敬地听那些乘木筏出海的人说,东海与天河相连。 在那里牛郎织女可以自由往来,人们还能祈求到长寿的秘方。想到那神奇的天河之水清澈又浅淡,我也不禁心生向往,想要修好船只去探寻一番。
关于作者
唐代陈陶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