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道中作

博罗程远近,海塞愁先入。 瘴雨出虹𬟽,蛮江渡山急。 常闻岛夷俗,犀象满城邑。 鴈至草犹春,潮回樯半湿。 丹丘凤皇隐,水庙蛟龙集。 何处树能言,几乡珠是泣。 千年赵佗国,霸气委原隰。 龌龊笑终军,长缨祸先及。

译文:

我要前往博罗,这路程的远近难以确知,但一路上,那弥漫在海边要塞的愁绪早已抢先占据了我的心怀。 闷热潮湿的瘴雨过后,天空中挂起了绚丽的彩虹。那充满异域风情的江水,湍急地绕过山间奔腾而去。 我常常听闻这海岛蛮夷之地的风俗,据说犀牛和大象在城中随处可见。大雁都飞来了,可这里的草儿依旧像是春天般青绿;潮水退去,船帆还有一半被打湿。 传说中的丹丘之地,凤凰已经隐匿不见;江边的水神庙里,蛟龙好似都聚集在此。 不知何处的树木能像传说中那样开口说话,又有多少地方的珍珠像是鲛人哭泣而成。 曾经那历经千年的赵佗所建之国,往日的霸气如今已消散在平原和低湿之地。 我不禁嘲笑那心胸狭隘的终军,他虽有请缨报国的壮志,却先给自己招来祸端。
关于作者
唐代陈陶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