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世翁

海上一蓑笠,终年垂钓丝。 沧洲有深意,冠尽何由知。 直钩不营鱼,蜗室无妻儿。 渴饮寒泉水,饥飡紫术芝。 鹤发披两肩,高怀如澄陂。 曾闻仙老言,云是古鸱夷。 石窦閟雷雨,金潭养蛟螭。 乘槎上玉津,骑鹿游峨嵋。 以人为语默,与世为雄雌。 兹焉乃磻溪,豹变应须时。 自古隐沦客,无非王者师。

译文:

有一位在海上避世隐居的老翁,他身披蓑衣、头戴斗笠,一整年都在那里悠然地垂钓。 他选择在这沧洲之地隐居,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意味,那些戴着官帽、追逐名利的人又怎么能明白呢? 他用直钩钓鱼,并非是为了捕获鱼儿获利,他住在简陋狭小如蜗牛壳般的屋子里,没有妻子儿女相伴。 口渴了就喝寒冷的泉水,饥饿了就吃紫色的术芝。 他白发披散在双肩,高尚的情怀如同澄澈的池塘。 曾经听闻仙老说过,他大概就是古代的鸱夷子皮(范蠡)那样的人物。 他所居住之处,石穴仿佛能隐藏雷雨,金色的深潭仿佛在养育蛟龙。 他有时乘着木筏直上天河,有时骑着鹿去峨眉山游玩。 他把人们的言语和沉默都看在眼里,在世间不与他人争一时的胜负。 这里就如同当年姜子牙垂钓的磻溪,他如同蛟龙,等待着时机变化而腾飞。 自古以来那些隐居避世的人,大多都能成为帝王的老师。
关于作者
唐代陈陶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