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雀

古城蒙蒙花覆水,昔日住人今住鬼。 野雀荒台遗子孙,千年饮啄枯桑根。 不随海燕栢梁去,应无玉环衔报恩。 近村红栗香压枝,嗷嗷黄口诉朝饥。 生来未见凤皇语,欲飞常怕蜘蛛丝。 断肠四隅天四绝,清泉绿蒿无恐疑。

译文:

古老的城池被迷蒙的雾气笼罩着,花朵纷纷飘落,覆盖在水面上。曾经这里居住着活生生的人,如今却仿佛成了鬼魂的居所。 荒弃的高台之上,野雀在这里繁衍后代,世世代代都在枯桑树根旁觅食饮水,这样的日子已经延续了千年。 这些野雀不像海燕那样能够飞到繁华的宫殿(栢梁台)去,也不会像传说中的鸟一样衔来玉环报恩。 不远处的村庄里,红彤彤的栗子挂满枝头,香气四溢。那些黄口小雀饿得嗷嗷直叫,诉说着清晨的饥饿。 这些野雀从出生就没听过凤凰的鸣叫,想要展翅高飞,却常常害怕被蜘蛛丝缠住。 四周的天空仿佛到了尽头,让人感到绝望断肠。但其实在那清泉和绿蒿之间,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它们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
关于作者
唐代陈陶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纳兰青云